伍淑賢
聽說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有意在觀塘重現舊有的工廠區面貌,讓港人重溫小時回憶。如果是真的,就確是好消息。
觀塘是很多港商發跡的地方,而我們這些小市民,中學時也多曾在觀塘工廠打過暑期工。羅大佑的名曲中,有一句說皇后大道中上人群如潮湧,我倒是很記得在觀塘中午放飯時,鴻圖道和開源道上,工廠女工如潮湧的「盛況」。
想起觀塘,是因為看了林鳳和張英才的一九六三年粵語片《工廠少爺》。工廠少爺者,太子爺也,工廠老闆的兒子,當然就是張英才了。他剛留學回來,要繼承老闆的好多家紗廠,一眾女生皆欲擒而嫁之,於是引來很多親戚的女兒姪女等扮女工來上班,借意親近。問題是老闆太精明,看穿了這些人的心計,於是著張英才也扮男工,掩飾身份,還故意招聘了五十名技工,混亂視聽,也順便在其中「揀蟀」,挑選一些將來可匡助兒子的人才。於是天下大亂,人人猜度誰是太子爺真身,來個身份大兜亂的喜劇。
話說林鳳是個真正的女工,對太子爺沒興趣,也自忖高攀不起,但最後自然是贏得張英才的心,大團圓結局。片裡很多外景,看來不像觀塘,很可能是更早期的工業區,見很多剛開發的山坡。不過有些景象還是很親切,比如無論男工女工,人手一個銀色飯壺,中間三格放菜,壺蓋是個半圓飯碗,不保暖的,外面插雙筷子。還有大量的紗廠片段,綿紗、梭織機等,都是我們小時熟悉的,還有針織機。針織是貴價東西,有種奢侈感覺。以前的人,無論甚麼境況,做廠都是條出路,就像現在大陸的「海底撈」火鍋店,為肯捱的民工,提供一條超辛苦但有希望的路。
當時的女工有別名,就是「工廠妹」。那是侮辱性的稱呼,在工業起飛的年代,我們卻如此歧視工廠的女主角,證明過去的不一定美好。
觀塘還是六一八雞寮慘劇的地方,希望將來重現的,是個多層次、非一味浪漫化的觀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