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跨境童持續增加,更多人選擇從深圳灣口岸到屯門區小學上學。圖為學童經深圳灣口岸上學情況。資料圖片
——上水借位借到沙頭角 北區家長遷居黃大仙避競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大部分家長均希望年幼子女不用跨區上學,以便照顧,但因今年升小人數激增逾4,000、跨境童持續湧港升學,導致在即將開始的小學統一派位階段,多個地區都要向其他校網借位。全港跨網學額總數由788個急升76%,至近1,400個,年幼學生跨網派位及上學情況將會惡化。上水80校網便向粉嶺、大埔等地借位逾200個,今年區內學生或會首次派位到沙頭角。而學額迫爆情況也蔓延至其他鄰近邊境的地區,去年「零借位」的屯門東71校網,今年突然要向他區借取247學額,以滿足升學需求。有屯門區校長大嘆跨境童衝擊已超越鐵路沿線「湧到埋嚟」,有北區家長索性遷往黃大仙,以避免升學競爭。
教育局昨日出版的《2013年度統一派位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顯示,今年多個校網均出現學額緊張情況,要向鄰近校網「借位」。取錄大量跨境童的上水80校網首當其衝,其841個統一派位學額中,逾四分之一共219個都是從附近3個校網借來,其中8個學額首次「登陸」沙頭角,但更多是跨區到大埔上學。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表示,這只是「帳面數」,區內升小生實際數目逾3,000,即使連同之前的自行分配學位,仍欠數百個學額,相信派位選校後要跨區的學生將會更多。
爆學額緊張「連鎖效應」
《名冊》資料又顯示,跨境童來港升學衝擊已進一步蔓延至元朗及屯門等接近邊境的地區。元朗73及74校網要向天水圍借取295個學額;屯門東71校網更因鄰近深圳灣,由去年「零借位」劇增至今年要向外借取247個小一額。另其餘多個校網也出現學額緊張「連鎖效應」,如北角14校網、尖沙咀31校網、沙田91校網等,去年學額都能完全自給自足毋須借位,但今年卻要向外借取24個至44個學額不等。
屯門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曾嘉麗表示,近年上水、大埔等地區收生情況顯示,跨境童已越跨越遠超出鐵路沿線,「跨境童家長當然希望越近他們居住點越好。而屯門和深圳灣這麼近,所以影響已經湧到來我們這區」。她又表示,學校照顧跨境童往往要付出更多資源,如開通長途電話服務、多聘保姆等,「部分學生其實不懂廣東話,師生都要適應,但在這方面政府卻沒有照顧」。
北區家教聯會永久會長張淑娟稱,有見近年跨境童越來越多,區內學額難求,有家長索性遷往黃大仙,避開升學競爭。至於讓學生跨區到沙頭角上學,她表示這比跨區到大埔要好,「雖然上水去大埔看似很近,但其實大埔的學校很多都不近鐵路,接送並不方便,每月校巴費高達1,000元;反而沙頭角更近」。
學額分配與住屋有落差
至於多個市區校網亦出現跨網借位情況,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冼儉偉認為,這除了因為學童增加外,亦與學額分配與住屋出現落差有關,「例如北角有新的屋苑,但附近卻無相應增加學校,所以要借少量學額亦不足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