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俊華在網誌強調,公共資源有限,政府必須「應使則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首梁振英本周三將公布新年度施政報告,向公眾交代今屆政府未來的施政方針和政策重點。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則會於一個半月後,即2月27日公布財政預算案。曾俊華昨日在其最新網誌中撰文強調,公共資源有限,政府必須以「政策為本」,透過比較,按政策的重要性決定緩急優次和動用多少資源,不能純粹因為政府「有錢」就「為使而使」,而是「應使則使」,讓屬於香港全體市民的一分一毫,都能用得其所,「政府不應該是守財奴,同時亦不應該是大花筒,我相信這是普羅大眾的期望」。
曾俊華昨日在網誌中以「施政報告與財政預算案」為題撰文,指特首和新政府於2012年7月上任,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則於2012年10月宣誓就職,「行政立法機關於數月內先後換屆,是香港回歸以來的首次」。為此,特首決定將施政報告押後到2013年1月宣讀,讓他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構思政策內容,更深入諮詢社會各界和立法會議員,並令施政報告和2013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之間的配合能夠更加緊密。同時,自己和特首過去2個月來一同就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諮詢各界,就是希望在思考政策路向之餘,可以同時考慮財政資源能否到位。
不能同時滿足所有訴求
曾俊華坦言,自己十分明白公眾對每年的財政預算案有極高的期望,但有一些人對預算案本質有誤解,故有需要澄清。
他說,為不同政策措施提供所需的財政資源,使之得以順利落實,是每一任財政司司長的基本權力和責任。「政府推出每一項政策,都是以社會大眾的需要為依歸,經過深入思考辯論,在社會上尋求共識後再推出。不過,由於公共資源有限,我們不可能同時間滿足所有社會訴求,政府必須要透過比較,按政策的重要性決定它們的緩急優次和動用多少資源,若跳過這個步驟,抽空每一項政策來判斷如何投放資源,將難以維持公共資源的可延續性」。
政策為本不因壓力改變
曾俊華強調,財政預算案的角色,就是決定如何分配資源,讓各項需要公帑支持的政策能夠逐一實現,「換言之,預算案的方向必須要以政策為本,並交由立法會審議,不是憑財政司司長一個人的意志去作出決定,更不可以純粹因著政府口袋裡有錢,就天馬行空想出一些措施,『為使而使』,否則無論是政策的質素,以及公共資源的可持續性,都不可能得到保障。這『政策為本』的原則,並不應該因應政治環境或外界的不同壓力而改變」。
他重申,自己過去不時強調的「應使則使」,就是指預算案的開支建議,必須要有堅實的政策作為依據,務求屬於香港全港市民的一分一毫,都能夠用得其所。「這個道理,我相信有持家經驗的朋友,都會理解箇中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