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市建局將啟動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計劃收購及重建長沙灣工廈作商貿寫字樓,總發展成本高達17億元,預計2019年至2020年完成。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市建局第二個工廈重建項目昨日啟動,計劃收購及重建長沙灣工廈作商貿寫字樓,料總發展成本高達17億元並於2019年至2020年完成。市建局表示,有關人士可於昨起2個月內向局方提交意見,其後轉交計劃予發展局審批,一旦收購成功,業主及租戶均可獲不同程度的賠償,惟非法住戶則不獲賠償及另行安置,預計項目最終或有約5億元虧蝕。對於市建局重金收購,有工廈業主坦言對局方開出的條件有興趣,但強調最終接納收購方案與否,仍需按局方提出的單位交吉價而定(見另稿)。
符先導計劃條件 建寫字樓合規劃
市建局先導計劃為盡用市區土地,繼去年10月在堅尼地城重建工廈作住宅用途後,於昨日正式啟動第二個先導計劃,宣布將重建長沙灣工廈作商貿寫字樓用途。總監李敬志表示,局方是次揀選的工廈重建項目,是位處長沙灣汝洲西街777號至783號,樓高10層兼樓齡逾50年的永康中心,其地盤面積約1,393平方米,估計當中涉及的業權及經營者同樣各有40個;以去年10月進行的初步估算,整個項目的總發展成本約17億元,料2019年至2020年完成。
對於長沙灣工廈林立,市建局卻偏要揀選有關工廈,李敬志指出,據局方的樓宇勘察所得,有關工廈失修,在天台位置亦發現有僭建物存在,加上工廈業權分散及空置率高,大部分單位亦只作非工業用途,故樓齡及地盤面積等各項條件,均完全符合局方的收購重建條件;再者,工廈所在的土地在法定圖則上,已被劃作「其他指定用途」中的商貿用途,故局方初步建議將項目重建為約18萬呎的寫字樓。
李敬志稱,局方昨日已安排職員進行工廈佔用人凍結調查,短期內亦會就計劃向公眾進行簡報會,任何工廈業主、租戶及相關人士由昨日起的2個月內,均可就計劃向局方提出意見,市建局會在收集市民意見後,交由委員會作為期3個月的研究,再將結果提交予發展局局長審議,一經批核,就會聘請獨立測量師為工廈單位的市價進行評估。
劏房戶冇賠償 項目或蝕5億元
至於業主最為關注的賠償方案,李敬志稱,所有工廈業主均可獲由測量師估算出的單位交吉價作基本賠償,另按該單位的使用屬性獲得不同程度的工廈特惠津貼,其中自用單位業主可獲賠4倍津貼,單位空置及出租的業主則可獲1.5倍津貼。他稱,除業主外,租戶亦可獲賠2.5倍工廈特惠津貼作補償,惟一旦發現其運作違反地契,局方則會扣減其5%津貼;他強調,任何未經批准但以工廈單位作住宅用途人士,均不會獲任何賠償及安置,更會按法律被送交有關部門處置。
總監溫兆華表示,由於當局研究業主及租戶意見需時,或要到今年9月才可定出實質交吉價,屆時又要就重建工程招標,故在市場變動下,有關項目或會虧蝕約4億至5億元,但強調不論賺蝕,均不會影響市建局對重建的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