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各類教育中心琳瑯滿目,宣傳手法多元化,往往令家長難以取捨。大概3年前起,開始有教育中心提倡「教導/培養兒童怎樣學習」,理念是讓小朋友學會一個被認為可取的學習方法,然後在往後漫長的求學生涯中,都可以無往不利地學習。
承接本欄上一篇文章提及,學習是有方法可循的,但重點是因人而異。稱得上學習的方法也很多,剛提到「怎樣去學習」,視作「學習導向」。「學習導向」可簡單分為「自我型」或「他人中心型」兩種。
「自我型」學生不愛發問
筆者中學時期,可能怕悶,可能是天性,總喜歡找同學一同去圖書館或自修室溫習,有問題就立即向大家發問,可能同學其實不能給我真正的答案,但發問過程中,我卻好像想通了一些東西,自動就明白了。即使是一個人在家裡溫習,也習慣不時打電話給同學討論一下,以互動來維持學習的氣氛,這就是典型的「他人中心型」學習者。
「自我型」學習者,就是總喜歡獨自研究學術,很少向人發問或討論的那一種人。結伴溫習,就個人喜好或學習效率而言,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種學習模式是「專注力」,專注力是解作全神貫注地吸收資訊的時間。很多小朋友就是欠缺持久的專注力,令家長們費盡心神。事實也證明了,強迫小朋友去專注學習很難奏效,因為專注力是小朋友本身控制,你讓他們專心對著書本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打擾他們的關注點,要他們聽你的訓示,然後又回到書本上。思想是不受約束的,你越要他們不要胡思亂想,他們就越魂遊太虛。
每個人天生專注力有別
每個人天生的專注力都不同,但可以分時間長或時間短。專注力對學習而言,會直接影響學習者吸收知識和思考的時間。不過,別誤以為專注力持久度較短則代表學習能力較弱,這個想法是不恰當,如果老師抱有這個想法的話會令部分學生受影響。
如果發現小朋友專注力較弱,可以用一些方法,諸如縮短專注學習的時間,增加小休的環節,甚至鼓勵小組討論,這樣子因應先天特質再以方法配合,同樣可以得到良好效果。 ■鄭雅迪
andy.cheng@athenaintellects.com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