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商佛塔之國掘金 開放大潮湧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3歲的登奈因收入低放棄了與大學專業相關工作,轉行成為出租車司機,現在他的收入是原來的兩倍。

——六百萬華人華僑 盼搭上改革快車

 二戰後的緬甸,社會經濟停滯,儘管1989年該國頒布《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市場經濟,但無助於緬甸重生,國民在信仰的力量下,長久以來平靜地過著物質貧乏卻精神富足的生活。直到2011年軍政府正式退出政治舞台,緬甸才真正對外開放,進入緬甸經商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新一代華人,看準低成本之利,爭相湧到這裡,希望搭上開放改革的快車,然而不是人人能滿載而歸,華人還得與緬甸人一樣,面對開放衍生的物價高漲問題。 ■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譚旻煦、倪婷 緬甸報道

 緬甸大約有近600萬華人華僑,主要集中在仰光和曼德勒兩大城市,多是六七十年前從中國福建、廣東、雲南移民而來,經過打拚如今已完全融入緬甸社會。隨著緬甸的對外開放,新一代華人也從各地前往緬甸尋找商機。江蘇南通小伙施昆就是其中之一。

寂寞異鄉客 聚集唐人街

 見到施昆,是在仰光唐人街的一家賓館大堂。近年來,在投資熱潮下,唐人街聚集了來自各省市的中國人,普通話、福建話、雲南話、廣東話交織,使這裡洋溢著濃重的中國氣息。福建華僑經營的Kwang Su San Hotel是當地中國人熱點,這裡設有Wifi,吸引一眾寂寞異鄉客、為求聊天解悶的中國商人,由早和晚聚集於此。

 施昆在緬甸經營服裝生意已有七年,經歷緬甸開放前後的巨變。他很樂意為新來者介紹緬甸的情況,帶我們去體驗各種異國新事物,和大家共進晚餐並點一盤自己最喜愛的緬甸玉米。儘管看起來十分熱情友好,但涉及到自己的生意時,施昆總是閉口不談、繞開話題,吃飯結束也不忘按照「AA制」計算每個人的費用。面對仰光暴漲的物價和上升的成本,施昆很無奈:「仰光那麼吸引人嗎?現在的成本都和上海差不多了。」

開口避談商 怕被分杯羹

 孫先生來自深圳,剛到仰光半個月。「我是來打頭陣的,主要是來看一下當地的情況並做好前期工作,過段時間我的同事就會陸續過來了。」孫先生說。經過一番考察,他選定了仰光郊區的一幢兩層樓,上層做宿舍,下層為店面,租金每月2,500元人民幣(約3,100港元)。談到自己的生意時,孫先生也總是笑而不語。

 細心的讀者或許會問:他們為什麼都對自己的生意閉口不談?原因就在於商人們並不希望外來者和自己從事同樣的行業,多分一杯羹。這些商人來了一批,又走一批,爭相到這個曾經一名不文的國度尋覓商機,卻並非每個人都能滿載而歸。

緬甸年輕人 收入增兩倍

 據權威統計,1936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121.97億美元(當時人口1,570.8萬),人均GDP776美元。據2004年11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356美元,人均年收入自然比這個數字更低遠不及二戰前。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緬甸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近年來,緬甸民眾的收入開始不斷提升,除了政府出台規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資外,個人打工也能賺到不少錢。

 23歲的大學生登奈(化名)給我們當了一天的司機,畢業後沒有從事一份與自己學業有關的工程方面的工作,現在開車,一個月能保證收40萬緬幣(約合3600港元)的收入,這是原來的兩倍。

相關新聞
習近平:中日磋商對話 管控解決危機 (圖)
專家解讀:管控風險 非「共管」釣島
日媒:公明黨彰顯存在價值
歷史角色:知華派屢作潤滑劑
山口前腳走 村山後腳來
日修法爭釣島 中方高度關注 (圖)
專家:日機不可能射曳光彈 (圖)
台保釣人士籲兩岸聯手守土 (圖)
鳩山題詞:日中友愛 (圖)
胡春華:後有追兵 穗須有危機感 (圖)
5年「騰籠換鳥」 粵8萬企業關停 (圖)
文匯觀察:順德經驗照見中國縣政未來 (圖)
朱小丹:推進縣級大部制改革
推粵港澳貿易自由化
委員稱習南巡 座車差點追撞
周星馳遲到 稱司機「唔識路」 (圖)
代表反對公開財產:官員非百姓奴隸 (圖)
巨變中的翡翠之國之華商尋夢篇 (圖)
華商佛塔之國掘金 開放大潮湧動 (圖)
本地工甘於清貧 礙經濟發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