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敬業樂群
課外學習,著重於藝術文化的培養與實踐。領悟與傳承,是學生對於藝術價值與人文精神的體驗,更是在科技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中,對自我身份與定位進行清晰闡述的一種模式。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基於培養實踐性人文互動的考量,從去年開始,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都會舉行課外學習活動,以此種方式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據悉,城大今年的課外學習,主要是以書法比賽的形式進行。今年的理念定位為「領悟與傳承」,而主題則是「書由心生」。經過比賽與選拔後,獲獎作品會用作展覽。城大圖書館方面對作品進行了分類,以四種不同的境界與思考進行歸類,形成特有的作品展示風格。
靜是讀書的前奏
第一種,是「靜」。靜是書由心生的第一步,也是進入學習狀態的前奏。主辦方從參賽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了幾幅寫有「靜」的墨跡,來表現出靜於心、靜於世的不同情懷。在獲獎的六幅「靜」字作品中,有的秀氣,有的剛健有力。不同的意象,實則是不同的讀書狀態。
有人為了升官發財而讀書,有人為了濟世救國而讀書,有人為了傳承道統而讀書,有人為了附庸風雅而讀書,有人為了家學淵源而讀書,也有人為了探求知性而讀書。總之,不同的讀書目的,使得人們在進入讀書狀態前,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心態與不同的情境。才子、佳人,連結二者的,毫無疑問就是書。透過六位城大學生的手,靜的內涵被不斷昇華,也不斷啟示大家去思考「為何要讀書」這一嚴肅的命題。
溫故知新的心境
溫故知新,是讀書,尤其是讀新書的必備心境。是次獲獎的五幅作品中,「溫故知新」是非常簡練而明快的組合。五種不同的溫故知新,實際上將學子們在讀書學習過程中的前後感悟與求知渴望表露無遺。這固然是喜新厭舊,是被華人社會摒棄的一種價值觀。但在學術的研究與知識的探求中,只有明悉歷史,才能把握未來的道路與方向。幾種不同的溫故知新,在字體的選取上,在排列組合上,都有不同的考量。從展出的作品來看,同學為「溫故知新」這一命題作出不同的歷史回溯。有的充滿了滄桑感,是對過去的一種回憶;有的是一種出於探知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新生代的呼喚;有的則站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點上,認真思考下一步該怎樣走。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溫故知新,都是對生活的回眸,對價值的反思。這些都在書法作品中體現出來,也是一種夢幻的讀書方式。
日日閱讀
「一日不讀書,口中生荊棘」這句話提示我們,閱讀不是一種附庸風雅的表演,也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灌輸。它應當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活方式。這才是閱讀的本質。是次城市大學選取的作品中,四種境界的第三種,就是一日不讀書,口中生荊棘。幾位學生用不同的筆法、筆鋒與筆調寫出了自己對讀書的渴望。讀書的主題其實並不宏大。在中國古代,讀書最為直接的作用就是學禮和立言。只有讀書,才能明白禮節禮教,只有讀書才能夠知道該怎樣和別人說話、交流。
一日不讀書,口中生荊棘這一淺顯而重要的哲理已經被忽略了很久。「讀書改變命運」、「讀書改變人生」這樣的閱讀口號,確實應該走進歷史了。讀書是很簡單的,也是很淳樸的,就是教會大家怎樣做人。
走向普世融合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讓普世文明與文化融合——「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舊籍互相補正,取外來之觀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三種不同的字體,寫出同樣的話語,這是啟蒙的號角,也是覺民的鐘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第四種境界的三幅字中有了終極的昇華。
據悉,城市大學今次的活動模式,未來也會持續下去。著名學者饒宗頤也以自己的墨寶為城市大學的課外學習助威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