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余綺平
從沒見過,一位報紙總編輯的死訊會如此鋪天蓋地被全英國的媒體廣泛報道,像是追悼國家領導人的訃聞一樣。
前《泰晤士報》總編輯李斯-莫格(William Rees-Mogg)上月底病逝,享年八十四歲。臨終前兩星期,他還外出訪問寫完一篇政治評論文章。他從事新聞工作六十年,可謂鞠躬盡瘁。
李斯-莫格在牛津大學攻讀歷史,是校內辯論協會的主席。他支持保守黨,曾經競選國會議員企圖參政,最後還是選擇了媒體工作。
他最初任職《金融時報》,1967年加入《泰晤士報》做總編輯,當時年僅三十八歲,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報紙老總。在他執掌期間,正是英國政壇最動盪的年代,他的一篇評論文章曾將保守黨黨魁拉下台,讓位給後來的首相、中國的「老朋友」希斯。
李斯-莫格雖屬保守派,但他加入《泰》後,不理員工反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的辦報構思不僅影響了英國的同業,甚至影響國際報壇。他將頭版廣告移走,只登新聞;為寫文章的記者署名;擴充體育版和文藝版,創辦婦女版;增聘傑出的專欄作家,將《泰》大眾化,擴充讀者層面。
最令讀者難忘的一役是:1967年《滾石》樂隊主音歌手米克.積克等因吸毒被判刑,李斯-莫格寫文章為他們辯護,標題為「殺雞焉用牛刀」(Who Breaks a Butterfly on a Wheel?),結果法庭減了刑。出色的標題流傳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1969年李斯-莫格為搜集倫敦警察的貪污證據,曾令記者隱瞞身份秘密錄音,以作呈堂證據。這種做法,盛行至今。
李斯-莫格的辦報風格,開啟報壇新景象。可惜《泰》出現了內部矛盾,工會與老闆發生衝突,導致《泰》停刊十一個月。老闆意興闌珊,1981年決定將報紙賣給澳洲傳媒大亨梅鐸。李斯-莫格反對,辭職不幹了。
他不做老總,但繼續替《泰》、《星期日郵報》和《世界新聞報》寫政治評論文章,直至臨終。
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悼念詞中,形容李斯-莫格「充滿智慧,經常提供良好的建議。」但是,首相的恭維說話得不到大部分人的贊同。那些鋪天蓋地的訃文裡,褒貶兼備。
例如,人們不滿意李斯-莫格袒護《滾石》樂隊的惡行,影響政府的反吸毒策略;有人看不起他因梅鐸買入《泰》而辭職,但後來又認同梅鐸和他繼續為《泰》寫稿。英國老牌諷刺雜誌《偵探》(Private Eye)譏笑他像小報的占星家,對經濟和政治說三道四,但他的「占卜」結果經常失準。
最精彩的訃文,莫過於李斯-莫格的老東家《泰》了。文章說「他的嚴肅外表和權威性建議,令人覺得他通曉天南地北,堅持己見。事實上,他反覆無常。」
中國人說蓋棺論定,當年的李斯-莫格應該為政,轟轟烈烈地幹一番實事。傳媒行業,只會「空談誤國」。試看如今的中外媒體人,大都屬於此類人。李斯-莫格的影響,可謂深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