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雲南文投集團創作的《吳哥的微笑》是國有轉企改制下的首個雲南駐國外演出項目標誌性作品。雲南文投集團供圖
「雲南周邊國家在文化上比較開放,尤其泰、馬等,對中國文化持友好歡迎態度。」肖憲表示,泰、馬、孟很歡迎我們開辦孔子學院學漢語。隨著中國迅速發展,周邊國家出現「漢語熱」,我們去到周邊國家都會感受到。他們對中國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充滿興趣,他們很想知道我們迅速發展的「秘密」是什麼。也有許多人想到中國來看看,購買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
雲南民族博物館作為中國乃至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民族類博物館、東南亞最大的民族博物館,把少數民族服飾、樂器、古文字等實物錄像,和具備民間工藝技法的藝人,現場紮染、紡織、作銀飾、繪東巴、吹奏等帶到海外展示,最大程度在他國再現了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本來面目。「互展」遍及日、俄、泰、韓、法、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文物能客觀反映歷史,青銅器是雲南文化標籤,雲南省博物館作為省最主要的文物收藏部門,以青銅為主,其聯合日本專家在大理劍川發掘的劍湖海門口文物,將中國5000年文明向前推進了300年。其青銅器展獲得過中國博物館界最高獎項,在日、瑞、奧、德等國巡迴展出。08年,在此成立文物保護修復中心,作為國家定點的西南地區文化技術保護平台,省唯一的文物技術部門,用「最小干預原則」集合先進的鑒定技術,堅持藝術品保值的方式,在「保護與修護」中進行青銅器等文物修復。
同時,為了避免文化走出去「排他性」的國際風險,雲南文投集團以「吳哥」是世界遺產入手,請柬專家參與創作,柬演員參演的本土化運作,使《吳哥的微笑》「讓柬埔寨人都增加了民族自豪感」。成為中柬共同打造的第一個文化合作項目。據統計,該劇目在柬演出近700場,接待國內外觀眾30萬次。
滇外文化往來「裡應外合」
因為「人民之間總是希望多來往、多交流的」,雲南從動態文化資源互動方式開展的教學、科研、互展、合作等成為滇外文化的主流。
雲南大學是雲南唯一的國家重點院校。肖憲介紹,雲大留學生從400人左右已增加到1,500人左右,每年也有300多人在校學生出國交流;每年聘請60-70名外籍教師來校工作,每年派出200位左右教師出國交流、科研;每年派出近百位教師、研究生到國外教漢語、中國文化。
雲南省博物館立足雲南省面向東南亞,現與越南國家博物館、台北歷史博物館等建立合作關係,定時參加亞洲博物館聯盟年會。在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支持的湄公河沿岸手工造紙項目中,搭建了老撾、柬埔寨、泰國國立博物館的正常關係。
雲南民族博物館目前正與密西根大學資源共享建立博物館信息化、數字化管理。從與韓國的長期合作到舉辦「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從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亞洲博物館館長和人類學家論壇」,到超過10個國家參與的湄公河流域第二次人類學博物館會議,從「東南亞展諮詢研討會」到43個國家地區參加的「國際博協民族學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等,國際訪問學者、交換學者繁多。
雲南文投集團奠定了雲南文化在東南亞演藝市場的根基。從《吳哥的微笑》到《雨林童話》,按法國觀眾的文化背景、欣賞角度等,演繹雲南民族舞蹈、雜技、競技特色的情景雜技劇,自巡演來,成為法國同類演出門票收入最高者。及創作《輝煌新加坡》首台整體反映該國文化的歌舞史詩、首個長期駐新加坡的國外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