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梅師傅展示其製作的糕點。
當梅師傅輕輕卸下店舖的幾塊門板,生起爐火,天空才剛剛浸透諸葛村的夜色。40多年來,梅師傅總是在凌晨四五點鐘就起床幹活,「何興泰黍作」(黍,去皮後叫黃米,煮熟後有黏性。是重要糧食作物之一)的開門被視為這個古村新一天的開始。
這天,梅師傅要趕著做鄰村一戶人家的訂單。米粿、扎糕、糖包子和饅頭各一百個,用作女兒出嫁之禮。40多年裡,梅師傅一直在諸葛村上販賣自家手工製作的糕點。如今,「何興泰黍作」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招牌,也是諸葛村曾經興隆繁華的印記。
梅師傅至今仍記得14歲時從爺爺手上學得手藝的情景。看梅師傅手腕翻飛,手法迅速,記者也忍不住嘗試做了一回當地的扎糕。照著師傅的手法,我抓一把米粉,抹進方形木質模具,再灑一把白糖,往蒸籠裡一扣。沒想到米粉和白糖全散了。梅師傅說,這米粉要捏到蓬鬆,不能結塊,放糖的比例要剛剛好。聽著容易,可這一捏一抓的分寸,便是40年積累下來的功力。
梅師傅對記者感歎,做這門手藝十分辛勞,連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學。攀談下得知,梅師傅的兒子今年26歲,大學畢業後在寧波從事航運物流業。梅師傅常念叨孩子離家遠,大城市的房價令人生畏。
「明年本來該退休了,但我還會做下去。兒子要成家立業,總想盡力再幫一把。」梅師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