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杭州飆車案肇事者為「富二代」,引起廣泛爭論。圖為死者朋友舉行悼念。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新年伊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領全國法院之先,出版網絡輿情報告書。在這份16萬字的《司法公正與網絡輿情—廣東法院網絡輿情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廣東高院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社會及網民的「仇富」、「仇官」心理,往往造成對訴訟雙方地位不對等及涉及官員的案件高度關注。廣東省高院副院長陳華傑表示,《白皮書》的出版是廣東法院逐步「強化司法宣傳、完善司法公開」的又一重大舉措。
《白皮書》收錄近兩年來15件廣東法院應對網絡輿情的經典案例,包括胡益華搶劫、青年鄭冠群身在安徽卻被廣東法院「判刑」事件、14歲少年被指「黑社會大佬」、母親溺死腦癱兒案等,這類實例剖析佔該書的主要篇幅。
貧富懸殊觸發關注
《白皮書》稱,司法統計顯示,近三年來,廣東省法院受理的案件以年均5.21%的速度增長,群眾對法院的期望值高,同時也由於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試圖通過網絡輿論施加影響,左右法院的裁決。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通過調研,分析了這幾年網絡輿論對個案的關注程度,總結了五類民眾關注的焦點(見表),「仇富」及「仇官」心理成為最容易輿論焦點的兩個因素。
在「仇富」心理下對訴訟雙方地位明顯不對等的案件給予高度關注。「『杭州飆車案』之所以由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發展為社會關注的公共事件,對肇事者定交通肇事罪還是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引起廣泛爭論,對肇事者庭審中用『替身』之懷疑,很大程度上均源於肇事者的『富二代』身份。究其原因,是網民對資本權貴、社會分配不均、貧富分化問題極為敏感。」
而在「仇官」心理下,民眾對關係官員身份職責、品德能力的案件尤其關注。通過對1998年—2010年發生的210起重大網絡輿論事件進行系統分析,發現重大網絡事件涉及的十大階層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約佔36%。雖然他們在整個社會階層中僅佔2%,但控制著整個社會最重要的資源,網民對他們的道德品質、管理能力、工作作風等給予了無限的關注。
應建輿情快速反應機制
陳華傑表示,法院網絡輿情事件除了引發洶湧的民意表達外,還在現實中影響法院公信力,進而導致法院工作量加大、法院和法官形象受損,甚至威脅法院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作為應對之策,陳華傑認為,首要的是建立網絡輿情快速反應機制。
民眾關注的五類焦點:
1. 在「仇富」心理下對訴訟雙方地位明顯不對等的案件給予高度關注;
2. 在「仇官」心理下對關係官員身份職責、品德能力的案件尤其關注;
3. 道德與法律產生衝突的案件容易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
4. 公益類、群體性案件也容易成為網絡輿論焦點。
5. 透過個案對政治和經濟改革、社會管理創新等方面給予高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