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在流傳過程中,同一個字往往出現許多不同形體。時至今日,異體字在日常生活中亦隨處可見。台灣男歌手陶F剛出道時,許多人不知道「F」是「哲」的異體字,紛紛讀為「陶F」。公共屋h的「h」字,許多人會寫成「村」。香煙的「煙」,有人會寫作「蝖v。罵人的「罵」,或作「罵」形,例子不勝枚舉。學習中文其中一個難題,就是要分辨異體字。
異體與本字 音義實相同
曾聽人說,「異體字」就像是一對雙生兒,這比喻只說對了一半。的確,異體字是由同一個本字所分化出來的不同字形,有點像兄弟關係。不過,它們雖然字形相異,但讀音和字義卻完全相同,所表達的到底還是同一個字。異體字,就像一個人在別人眼中或筆下的不同形象而已。
異體字類別 大致分四類
異體字形成原因很多,而其形體相異類別,大致可分為四類。其一,構字部件位置相異;其二,構字部件相異;其三,構字方式相異;其四,隸寫方式相異。其中以第一類「構字部件位置相異」最易理解。例如「飄」字,可寫成「i」,左右偏旁互易,不影響字義和讀音。類似例子還有「夠」與「{」、「和」與「咊」、「秋」與「縑v等,構字部件剛好左右相反。
偏旁或互易 左右變上下
除了偏旁互易外,也有部分異體字把構字部件由左右變為上下。例如「峰」字,「山」可寫成「夆」的左偏旁,也可放在上面,寫成「腄v字。但無論是「峰」還是「腄v,傳達的還是「山巔」的意思。又如「群」字,「羊」可以寫成「君」的右偏旁,也可以寫成「纂v字,把「羊」放在下面,而所表達的「群體」之意是相同的。類似的異體字例,還有「峨」與「煄v、「鞍」與「鞌」、「鵝」與「菕v、「略」與「部v、「晰」與「皙」等。
移部件位置 可局部調動
此外,尚有調動局部構字部件位置的例子,如「從匚、淮聲」的「匯」字,「匚」內的「淮」是聲符,但左端的「水」旁又可調至「匚」外去,或寫作「嚏v形。又如「啟」字,「從の、D聲」,聲符「D」下方的「口」,可從偏旁「の()」左方調至左下方,寫成「啟」形。
還有「堙v字也值得特別一提。《說文》釋「堙v字說:「衣內也。從衣,里聲。」然而,聲符「里」當眼地置於全字中間,形符被拆開成上下兩半,「衣」形不甚顯明。於是,有人把形符「衣」由原來的上下分拆形改置於左旁,寫作「裡」形。
上述字例,無論是互易偏旁位置,還是把整個或局部構字部件作左右上下調動,均屬於構字部件位置相異之例,比較簡單。其餘幾類形體相異的例子,需要較長篇幅說明,留待下回再談。 ■謝向榮 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系講師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