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要了解日本經理人公司如何隻手遮天,先認識業界生態及運作邏輯乃基本的起步點,可是大衛馬克思(W.David Marx)在他的日本經理人制度研究中,就曾嚴正地指出業界存在很多潛規則,令外人難以看破細察。表面上看來,日本傳媒不是沒有關於經理人公司的資料提供,一般的周刊雜誌以及八卦雜誌如CYZO等,都會報道一些相關資訊。而ORICON的唱片銷量榜,電視的重點音樂節目如《MUSIC STATION》及《UTABAN》等,都可以給予一鱗半爪的概略印象,那當然與真面貌仍存在廣闊的鴻溝。
要明白日本的經理人公司運作真貌,首先要了解背後左右大局的「系列」經營模式,其實「系列」建構早已存在於日本各行各業中,泛指透過不同形式的結合組成,從而於某一業界內構成互相依存的商業組織關係,而外人不一定能夠明白及理解。在經理人公司業界中,部分公司會公開承認業界中的主從及子母關係,如Topcoat 從屬於Watanabe Production。但不少大公司如Burning Production及 K-Dash等,都不會公開與其他同業的關係,只有行內人才知悉。此所以表面上藝能界偶像好像繁花盛放,來自不同公司存在良性競爭,可是背後不過由數大經理人公司操控一切,他們決定哪一個藝人會參與甚麼演藝計劃,幕後黑手的影響力至為巨大。
由於公司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很多時候也需要透過利益輸送來平衡帳目,這也是洩露「系列」關係的黃金時刻。一般而言,不少小型的經理人公司,其實都是由母公司的員工出來開枝散葉經營,甚至連營運資金乃至簽約藝人都是由母公司一力安排,一旦當藝人冒出頭來,便往往會把藝人的出版權送給母公司作回報,此舉幾已成為不成文的潛規則。以享負盛名的Avex Trax為例,旗下擁有強大吸金力的Every Little Thing及濱崎步等知名歌手,想不到也會把出版權送給Burning Production,外界才得以從中窺探到兩者的秘密關係。
試想想原來幕前偶像大部分都是由數名大公司掌控,那麼他們就是真正的幕後玩家,可以隨意置人於生死兩界中,這才是可怕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