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鴻福堂執董司徒永富以「光合作用」形容企業和員工一同可持續成長的關係。記者張偉民 攝
——懂分享平衡 勞資增效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楚茵)外國科技公司的超大辦公室及人性化設計,讓在狹小辦公室中營營役役的香港打工仔羨慕不已,不免問自己一句「我快樂嗎?」。其實要快樂工作,又豈止理想工作間,去年一個調查發現,香港的企業工作快樂水平平均得分為6.7分,只屬中等水平,而管理層與員工間的信任、公平環境、良好溝通等都是快樂工作不可或缺的養份,身兼大學教授及鴻福堂執董的司徒永富就認為情況如同「光合作用」。
的確,理想的工作間已不止輕輕鬆鬆做到放工那麼簡單,重要的是可持續發展、向上流及被尊重等關係到升遷及身心健康的元素。鴻福堂執董司徒永富就認為,讓企業和員工一同成長就似「光合作用」,除了合理的報酬,給予員工尊重、發展都重要。他指,好多企業的老闆只當員工是賺錢工具,但作為領軍人物,必須訂立好的企業文化,由員工加入公司那刻已告知企業方向,讓他們懂得自己的位置要作甚麼貢獻,再一起成果共享。
報酬莫缺 多寡可商量
他指,企業想賺錢乃正常不過,但不爭朝夕,「員工可能日企十小時,休息條件缺乏」,必須有合理的報酬,老闆需要有一種願意分享的心態,分享多寡可再商量,就如財政預算案一樣,在為企業留資金之餘亦要懂得平衡何時應有額外的鼓勵,即使一次性的獎勵亦可,讓員工感到自己的貢獻成果。
司徒永富指,員工的快樂很多時非取決於薪水多寡,乃是因缺乏尊重或受到辦公室政治等不合理待遇而失望離開。
受訪當日,他就遇到員工反映,公司大廈其中一部電梯已「等待維修」整月,聽罷即向記者表示,「一件小事都可以搞這麼久,反映可能有人無帶靈魂上班,還是工作間太多官僚制度或架構太臃腫?」
司機勿「大隻講貪口爽」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司徒氏就借鑒於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ollins)的「巴士司機理論」。他解釋指,管理層就似做巴士司機。在開動巴士之前,要必先確保行為差劣的乘客不在車上,因他們會騷擾或傳染其他乘客,行為良好的乘客亦不願上車。他認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員工,特別是新一代八十後,最不想面對的正是辦公室政治。
要令辦公室政治消失,他強調一切要「開誠布公」,鴻福堂的企業文化是「真心製造,自然流露」,員工及管理層都必須夠真,才會互相信任。老闆最易犯上「大隻講貪口爽」的毛病,但員工並非「拉登信徒」會被洗腦,在實體經濟中,你需要員工有工作表現,員工亦希望老闆「實牙實齒」行動。
全程聆聽「紓解民困」
他一再強調,「老闆不是神,並非高高在上」,故此提倡管治透明,搞「bottom up meeting」,無論前線員工還是高層,不分階層都和自己吃早餐,讓大家由顧客、產品、福利、包裝至物流配送都提出個人意見,而自己就全程聆聽,再為大家「紓解民困」。
如何紓解民困?他解釋,「加人工」是打工仔最關心的事,不少年輕人認為工作整年都未獲告知表現不及預期,卻在最後一個月才知沒加薪水,難免失望,所以不如「面對面,四四六六拆掂佢」,快速打開心結才能同心打拚,故此該公司上司、下屬每半年一次齊檢討工作表現,確保加薪無「漏網之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