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結合自家刺繡釘工後,一襲普通晚裝變得名貴高雅。 張偉民 攝
走進九龍冠華南一樓婚紗部,充滿雪白婚紗和彩色晚裝,與地下裙褂部古色古香通紅的世界截然不同。那一點舊一點新的感覺,不單止顯見在裝潢上,連員工也是,不停替人形模特兒換衣服,還檢查小記同行的攝影師所拍照片美不美,不美就不收貨,十分有「火」。
回港創業 遇97生意失敗
這點和屬海歸派的林卓怡很相像。林氏雖家有老店,她卻寧願自己打拚,在1995年回港不久後自行於旺角開手袋店,「店面月租11萬元,加上3個伙計的薪水,每月成本至少16萬元!」林卓怡坦承壓力很大,但年輕氣盛,抱著上了「賊船」,騎虎難下的心態,一於成了「清兵」,心口掛個勇字就堅持下去。
單為了收支平衡已擔足心事,最慘烈時,身形高大的她體重由114磅跌至99磅,憔悴不少,更因工作時間達朝九晚十一,幾乎和身邊親友絕交,安慰她的只有上了軌道,和已賺錢的生意。但不知孰好孰壞,1997年時一個金融風暴嚴重打擊專做遊客的小生意,捱了9個月,業主即使自動減租,她亦只能壯士斷臂。
刺繡釘工加工晚裝婚紗
一直無意接手家族生意的她,直到穿上自家出品出嫁那刻才驚訝那一套大紅褂裙的美麗,加上一把仍未熄滅的火,故在2009年開始策劃婚紗部,把外間的一些普通晚裝婚紗,結合自家專長的刺繡釘工,將出品與坊間普通貨區分,即使珠片亦用不易變色但成本高的日本出品。
為了吸客,她亦開始設計套餐服務,讓成熟的褂裙業務拉動婚紗一塊,將業務加大擴充。而婚紗比褂裙耗損快,更難保養,即使僅租出4次,在挺身度或顏色都已不堪入目,只能成了拍硬照的衣服,故物盡其用,把較新的衣服用於攝影服務。她還考慮到海外女客一般較豐腴,故大膽引入小量顯瘦的黑色及藍色晚裝,又因應品質及「韓流」的影響,買下一批立體感較強的3D婚紗,積極開拓婚紗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