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錦堂希望每年演兩個台期,其餘時間專心做導演。
林錦堂近年比較少在舞台演出,除了已演近二十年的南丫島榕樹灣天后神功戲,其他演出相當浮動。蛇年伊始,堂哥的演出消息傳來,他夥拍尹飛燕在高山劇場演出四天戲,揀選的戲碼是他個人喜歡和燕姐合作的《樓台會》、《紅菱巧破無頭案》、《香羅塚》及《洛神》。
其實,這一陣時見林錦堂的作品(導演的作品),如最近口碑甚好的《瓊花仙子》,之前也是由衛駿輝及陳凉儀合演的《青蛇》、《大唐胭脂》等,由他導演的幾齣戲都有突出的風格,也看得出他很用心去做導演這一門新的工作,還道他決心轉行,以後會朝這個方向去發展事業的不同天地,想不到桐油埕還是桐油埕。
堂哥敬業樂業全情投入
日前在天虹劇團的春茗上見到堂哥,問起他的新動向,他說剛為衛駿輝、陳凉儀的劇團導完《瓊花仙子》,前幾天都和燕姐等排自己「錦添花」在高山劇場上演的戲,接下來要閉關……,當時問為何要閉關?他表示平時多東西做,腦海裡有千絲縷的念頭,事情雖然一件件的做了,但也要時間去清一清,否則演自己的戲時就不能全情投入,影響表現。
每個藝人處理及準備演出的方式都不同,聽堂哥這麼說,再度印證堂哥敬業樂業的態度,他對任何演出必不會掉以輕心,他的戲迷、粉絲們時常對我說,很愛看堂哥細膩的舞台動作,只是近年他好像興趣移到導演方面,看他演出的機會相對少了。
堂哥說不是不想演戲,只是搞一台戲演出,有太多東西要跟,碰巧過去兩年,陳寶珠、衛駿輝及演藝學院都訂了他做導演,他表示自己心不想多用,所以便把自己的演出意慾押後,在有時間準備才演出。
他也不諱言,今次和燕姐演的幾個戲都是最佳的劇目,由於演出日期不多,所以每一齣戲的主角都有不同的性格,他說︰「這樣可以過下戲癮。」說到底,演員當然是喜歡在舞台上演出,至於堂哥何時執起導演筒?「早於七十年代已經做導演!」他說︰「不是在香港,而是到內地,因為那時候廣州有幾個文武生要做香港大老倌如新馬、何非凡等人的戲,邀我上去導戲。」
指導演員發揮演藝表現
其實近幾十年廣東傳統戲行中的文武生就是一團之帥,統領劇團,要做導演並不新鮮,何況堂哥拍過電影、電視,尤其了解導演的工作。「不過做戲行導演和影視有些不同。」堂哥說︰「因為每一位紅伶都會有基本功,做得主角,也都在圈中打滾多年,大都有其職業個性,做導演的,不會教他們如何做戲,而是指導演員如何把自己最好的演藝表現出來,當然更要把戲台所有有利觀眾生好感的元素動用。」
他舉個例,在《瓊花仙子》一劇有很多打鬥場面,武師一定要有,如何打得好睇,就要導演、主角和武師協商,設計不同的武場,天兵、鬼仔、人將分別和主角打鬥,不就比較好看嗎!
而有關文場戲,劇本一味話要演粵劇,全場唱晒梆黃,不一定掂,有場口可以唱,活用口古、南音、加些小曲都是活化粵劇唱曲元素。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問得其所,堂哥毫無保留講很多的體驗,至於講他自己演的戲,他不肯自我宣傳,只說︰「今台在高山的戲(三月十二日至十四日),除阿燕和我及阮兆輝,阮德鏘、唐宛瑩、資深老倌文寶森,又有一些新人︰陳紀婷,陳培甡等,相信會有些火花擦出。」■文:岑美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