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唱片曲」分兩類:其一,指專為灌錄唱片撰寫的粵曲,包括單支粵曲或唱演整個故事的長篇粵曲;其二,指把舞台粵劇或粵劇主題曲改寫成適合灌錄唱片的長篇粵曲或單支曲,由於受膠唱片可錄載的時間限制,須專人重新編曲,主要刪減口白和鑼鼓,增添歌唱部分,旋律多用小曲。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麗的呼聲、商業電台、綠h電台等商營電台相繼成立,連同政府營辦的香港電台,電台大量播放粵曲,使唱片粵曲的需求大量增加。為了增加產量,唱片公司在曲藝界找尋出色的唱家,子喉唱家冼劍麗、崔妙芝、李寶瑩等突然冒起,連紅伶如任劍輝也和她們合作灌錄唱片。
電台播放長篇粵曲,聽眾先入為主,把它當作舞台演出的版本。及後,劇團因應聽眾要求和期望減少演出時間,也取用長篇粵曲曲本作舞台演出藍本。編劇家葉紹德曾指出「仙鳳鳴」當年在油麻地佐敦公園戲棚演出《再世紅梅記》,白雪仙將上場口白,改用唱片之慢板。原來劇本上場口白是「楊柳怯秋風,折腰款擺何時了,桃花驚暴雨,未逢洗劫墮湖中」,而唱片曲之慢板是「山影送斜暉,波光迎素月,一樣西風,吹起我新愁萬種。消息隔重簾,人似天涯遠,芳心更比秋蓮苦,只怕夢也難通。背燈徒自嘆,對鏡為誰容,我本玉潔冰清,羞作玉龍彩鳳」。
在核對唱片曲資料時,發現商人把電影原聲帶改稱「精彩粵劇」發行。以《金葉菊》為例,「長篇粵劇」有三個版本,分別由「桂名揚、關影憐」、「鍾雲山、崔妙芝」、「何家權、許卿卿」等領銜主唱。任劍輝、余麗珍領銜主唱的版本由一間出版鐳射影碟的公司發行,唱片時間長七十九分零三秒,與一般電影的原聲帶的長度相同;此外,分場似「粵劇電影劇本」,聲音也具「電影原聲帶」偏尖偏薄的特點,以上述的條件來判斷,這齣「精彩粵劇」根本就是「電影原聲帶」。
以商言商,一物多賣,增加收入,實無可厚非。但以「精彩粵劇」來形容,又不說明出處,就會誤導公眾,錯把電影當舞台演出了。■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