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青蛇》在驚蟄日「出洞」,秦海璐、袁泉等一眾主演露面。導演田沁鑫希望將該劇做成「有中國氣質的中國大戲」。
出現在媒體面前的秦海璐眉眼間頗有點兒「妖」,她表示,平時觀眾對她的印象都是有點中性、剛勁的,所以這次演「青蛇」導演挖掘出她不為人知的一面。飾演「白蛇」的袁泉與秦海璐同為中戲表演系同班同學,《青蛇》是二人畢業後首次聯袂合作舞台劇。「演《青蛇》更像一次學習,需要調動小時候學習中國戲曲的基本功,確實很不容易但也特別受教」。
事實上,田沁鑫正是看上了秦海璐和袁泉的京劇功底,「她們兩個都有著扎實的中國戲曲傳統文化傳承,身段很漂亮,又都是很好的話劇演員;既具備漂亮的造型意識和節奏感,又能轉化成話劇的表達,所以她們兩人都會是獨特的呈現,袁泉的白蛇就是袁泉的,秦海璐的青蛇也不會是別人的。」
劇中飾演「法海」的是田沁鑫的「御用男演員」辛柏青。劇中的法海慈悲為懷但也會犯錯,從年輕一直演到老年,對演員的要求很高。辛柏青自言這個「法海」不是演出來的,而是從內心表達出來的,「他是一個求佛的人,對信仰極其堅定,悲憫心的胸懷是演不出的,導演說我有一種乾淨的氣質,我希望自己能勝任這一角色。」
與電影《青蛇》相比,田沁鑫表示,電影更能表達細節,而話劇是從整體呈現,「電影中妖的氣味更濃,法海仍然是反派;而我的靈感是體現人、佛、妖三界,每一方各有各的堅持,由此產生矛盾衝突,我只能把它們呈現出來,也沒有能力解答。這與電影的文化品格有所不同。」
她坦言想把《青蛇》做成有中國氣質的中國大戲,「宋代的傳奇非常了不起,我希望我的《青蛇》能體現出東方審美、中國意趣和民間神話的特質,這種傳奇氣質會貫穿其中。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中國人,我能做的就是毫無保留的體現出中國人的文化精神」。
話劇《青蛇》景高9米,寬度14米的背景牆可隨時移動,除7台投影儀之外,還將有300多台燈。田沁鑫透露,「水漫金山」一場中原計劃用三道雨來表現,但後來計算出循環用水將達20噸,考慮到舞台的承重力不得不放棄這一方案,現在改為下霧,同時輔以投影,效果更好。劇中的舞美、燈光和音樂都是由三位國外優秀藝術家打造,「我們會因為太熟悉而感覺盲目,但他們對中國的一切都很新鮮,他們看到一個東方大國特有的氣質並貼切地表達了出來」。
話劇《青蛇》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打造,作為第41屆香港藝術節的委約作品將於3月21日在香港首演,4月將在北京國話劇場連演10場,此後赴澳門、台灣及上海等地巡演。■文︰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