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食物摻假 全球面臨挑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13]     我要評論

——歐洲「假牛肉」僅冰山一角 規管監測能力不足

 歐洲「馬肉風波」令全球進一步關注食品欺詐問題。食品標籤與成分不符並不罕見,如南非已在香腸及漢堡驗出驢、水牛及山羊的基因。馬肉風波意味在全球一體化加速、經濟不景促使消費模式改變、食品生產技術提高等多種因素交錯下,未來可能有更多食品風波被揭發。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國麟、林嘉朗

 隨著全球一體化加速,問題食品可隨超市進佔世界各地。經濟差則令普羅大眾對便宜、易烹調的加工食品需求愈來愈大,部分生產商為壓低成本及提高利潤,不惜將低成本馬肉混入較貴的牛肉產品。食物生產技術提高,更讓業界可提取非精肉及粉紅肉渣等營養價值極低的肉糜,以調味偽裝成廉價加工肉品,魚目混珠。

生產鏈愈複雜愈不安全

 馬肉風波重點在於「標籤誤導」,因馬肉本身無毒,按理可供食用,但若食品混入馬肉,標籤卻列明是「牛肉」,便是欺騙消費者。更有報告顯示,部分「牛肉」產品驗出豬肉成分,觸犯了一些宗教大忌。另一關注點是部分馬肉可能含有馬用抗炎劑「苯基丁酮」,雖然含量未必足以威脅人體健康,但已對食品檢測及安全構成挑戰。

 自從爆出馬肉風波後,西方肉類消費出現「返祖」現象,不少人寧可從肉販購買現宰肉,英國傳統肉販銷售額急升3成,正好引證了前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官員伍爾夫所說:「食物生產鏈愈複雜,愈難監控食品安全。」

 美國密歇根大學食品安全專家斯平克指出,食品摻假或偽冒圖利源遠流長,可追溯至古羅馬。馬肉風波揭發食品供應鏈漏洞,引起消費者、企業及多國政府強烈不安,同時凸顯出當前食品規管對不具食物安全威脅的偵測能力不足。隨著各國加強規管及科研,多種欺詐手段不斷被揭發,馬肉風波正好成為促進食品規管制度進步的催化劑。

欺詐無孔不入 大企業中招

 馬肉風波自1月中爆發後,迅速擴散全球,令雀巢、Taco Bell、Burger King等多個國際知名品牌聲譽受損,連香港、新加坡及泰國宜家家居的雪藏肉丸亦要下架。斯平克表示,即使是食安管理系統高水準的大企業亦未能倖免於難,反映食品欺詐無孔不入。他認為,企業其中一種抗衡方法是加強檢測,促使黑心商人避開使用某些物質;企業亦應定期回顧欺詐資料庫,找出哪些產品最易受到偽冒食品威脅。

 國際海洋關注組織Oceana上月發表報告,顯示近1/3魚類產品被錯誤標籤,部分涉及健康危險。斯平克認為,食品問題大多殊途同歸,只要消費者提高警覺,自會促使食品製造、零售商加強規管,阻止不法之徒乘虛而入。

相關新聞
食物摻假 全球面臨挑戰
生產線透明度降 馬肉風波現「海嘯」影子
美削支恐釀食安倒退
近年各地嚴重食物安全問題事件簿
歐洲怪食 烤睡鼠公牛睾丸
日海底可燃冰提取甲烷 全球首例 (圖)
索羅斯掟貨 黃金12年牛市恐完
恐慌指數低位 美股跌市凶兆
美股直擊:歐債危機未除 美股高位回落
美制裁升級 凍結朝高官銀行資產 (圖)
洛文:8月返朝 陪金正恩度暑假
菲美下月「肩並肩」聯合軍演
馬島公投留英 恐激化英阿矛盾 (圖)
日設「主權恢復日」 民眾怒轟
黑客洩15名人私隱 Beyonce希拉里中招
Galaxy S4曝光 傳配8核心處理器
會議開始 新星大戰建制 閉門選教宗 料意巴對決 (圖)
遴選教宗秘密會議日程(香港時間)
誰人做教宗:與政客關係密切 米蘭樞機贏盤最熱
高科技防遴選洩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