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和歐盟等貿易區的設立,商品生產線愈拉愈長,錯綜複雜,透明度大幅降低,令摻假偽冒食品乘虛而入。分析指,馬肉風波暴露全球化生產線三個威脅食品安全的根本問題,當中甚至有2008年金融海嘯的影子。
不檢測成卸責藉口
-商人從供應者取得貨品後,可選擇大花金錢檢驗,然後在出事後承擔「把關不力」的罪名;或「信任供應商」不檢驗,一旦出事宣稱「不知情」卸責。結果很多商人選擇後者,使生產線各檢查點形同虛設。情況如各國政府監管金融衍生產品不力,最終爆發金融海嘯。
追求低成本
-食品公司轉向低成本供應商取貨,供應商為賺取利潤,尋找更低成本的供應來源,整條生產線幾乎變得「無利可圖」,促使部分商人為牟利採取非法手段。
入貨量
-企業為節省成本,通常會從大型供應商取大量貨物,而不是分散貨源。若貨源受污染,爆發規模亦隨之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