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兩會報道組 趙鵬飛
今年全國「兩會」,國家機構權力接棒,領導團隊人事更迭,各候選人得票多寡,牽動世人神經。連續數日,人民大會堂裡,工作人員唱票話音未落,記者席上,十指靈動,鍵字如飛,幾乎在同一時刻,所有候選人的得票情況,通過全媒體舉世皆知。贊成票、反對票、棄權票,360度公佈於世。
記者注意到,25個新提名的內閣部長中,得票率最低的,分別是環保部長周生賢、住建部長姜偉新、央行行長周小川、教育部長袁貴仁,反對票均數以百計。相對高企的反對票,直接表達出過去5年,買房難、上學難、污染重、通貨膨脹問題的民意反彈,也是以壓力形式折射著對這四名留任部長未來任期更高的期待:讓房價不要繼續高不可攀,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不再漫長危險,讓銀行裡的存款不再貶值,讓灰霾的天空重歸湛藍,讓污染的河流清澈如昔……
中國的人大制度,是實現中國式民主政治的核心制度之一。一個官民割裂的政治運行格局,是構建政治文明的大敵。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自發關注、熱心參與乃至影響國家領導機構的選舉,是一個國家政治生態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拜新媒體傳播無延時、無死角之賜,中國式選舉政治日趨透明,這是今年兩會的一大特點。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的權力部門,逐步放鬆對政治信息的官方壟斷,新媒體同步全方位公佈反對票和棄權票細節,執政黨誠意窺斑見豹。中國政治生態正在呈現積極的活躍度和包容度。
誠如一名港區政協委員在他的微博中所言:全媒體時代的兩會,反對票、棄權票即時公開透明地向社會展示,彰顯出代表委員們與社會脈搏的貼近,展示出民主意識的提升、社會開放度的提高、政治包容度和信念力的強化。
當下的中國,轉型期的社會和經濟形態,既是矛盾和難點不斷湧現的過程,也是公眾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的過程。為政者既需體察諸民意訴求,釋放誠意,更需通過深中肯綮的施政,凝聚社會民眾的正能量,構建更加堅實的價值認同,以實現中國穩健發展的政治共贏格局。
從這層意義上講,反對票和棄權票面向社會的全息發佈,是對當前中國政治文明的進步投的贊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