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熊太(右)欣慰地表示,抱著50%機會去博一鋪,最終博回丈夫的性命。 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過去,有一半病人等不到屍肝及活肝移植便離世了!」肝臟移植醫生說。本港屍肝捐贈率低,即使病人家屬願意捐出活肝,亦可能「有心無力」,因血型不配而無法進行肝移植。瑪麗醫院昨日公布,已成功打破血型的障礙,完成本港首2宗跨血型活體肝移植手術,病人5年存活率更高達80%。瑪麗醫院現將此新技術常規化,料每年可為逾20%病人進行活肝移植,為更多病入膏肓的病人及其家屬重燃生命曙光。
血型不配不再是肝臟移植的一大障礙,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在今年初,開始採用一套嶄新、以「利妥昔單抗」為基礎的免疫抑制方案,為苦等屍肝、又無適合活肝進行移植的病人帶來多一個生機—「跨血型肝移植」。接受移植的病人會在手術前3星期服用「利妥昔單抗」,殺死產生抗體的B淋巴細胞;然後在術前1星期再進行「血漿置換」,例如病人屬A型血,而捐肝者是B型血,醫生會先為病人清洗血液內的B型抗體,以減低肝移植後的排斥機會。
在醫學界上,肝移植病人接受跨血型肝移植是已知的技術,但早前外國的做法只是在移植手術前為病人洗血漿,以減低肝移植後的排斥機會。惟病人在術後容易出現嚴重排斥反應、肝動脈血栓及膽管捐傷等問題,成功率更低於50%,效果並不理想。
舊做法成功率低於50%
負責肝移植手術的瑪麗醫院副顧問醫生夏威在昨日記者會表示,新技術可將病人5年存活率提升至80%,僅低於同血型或屍肝移植10%,「我們會將此新技術常規化,每年可多為逾20%苦苦等候的病人帶來新曙光。目前,約有3名病人已打算進行跨血型肝移植」。
來自澳門的肝癌病人李生是瑪麗醫院首宗跨血型肝移植成功個案。其長子昨日表示,「當初以為可用切除肝腫瘤方法根治爸爸的肝癌,豈料不能;後來以為他可接受活肝移植,家中卻無人的血型與他的匹配」。面對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李生獲政府安排及支付近100萬醫藥費,來港接受長子的跨血型肝移植。
妻:博一鋪贏回夫性命
跨血型肝移植的新技術,還令因肝硬化導致肝昏迷及肝腎綜合症的熊先生逃出鬼門關。熊太稱,「當知道因血型不配而無法捐肝予丈夫,便感到有心無力、進退無路」。一天,原本不知有新技術的熊太忽發奇想詢問醫生:「有沒有血型不配的肝移植手術?」醫生頓然愣住了。直至李先生的首個跨血型肝移植手術成功後,院方才建議熊太考慮新技術。熊太欣悅地表示:「抱著一半半機會去博一鋪,最終博回丈夫的性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