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經濟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三大航企齊增一成運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南航副董事長、總經理譚萬庚表示,公司「十二五」期間每年增加運力11%,即約60架飛機。 記者涂若奔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南方航空(1055)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譚萬庚昨日表示,新一屆中央政府推出「強制帶薪休假」等多項政策,將令內地旅遊市場進一步井噴,「航空業肯定是最先獲益者」。同時,南方航空、東方航空(0670)及中國國航(0753)昨日均表示,集團今年運力繼續增長,增幅分別為13%、8%至10%及12%。

 譚萬庚昨日於業績會上表示,「十八大」後內地經濟出現轉折點,未來更加強調擴大內需,相信在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以及「強制帶薪休假」等措施推動下,旅遊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航空業從中受益。他透露,公司今年將新增逾80架新飛機,其中7成用於內地市場。雖然他承認,全行業飛機數量「稍微多了一點」,但認為不會帶來很嚴重問題,主要是在內地市場的支撐下,未來3年將會是行業發展的好時期。

「帶薪休假」旅業井噴

 此前有分析質疑南航採購的A380飛機運營欠佳,譚萬庚回應稱,A380運營狀況比預期更好,其中廣州至北京航線的客座率超過80%,早已實現盈利;海外航線的公務艙客座率超過60%,整體客座率也超過80%,有信心維持良好運營。

 至於東航副董事長及總經理馬須倫也在公司業績會上透露,公司去年凈增39架飛機,今年和明年都將凈增40架左右。他又估計,今年旅客量可增長10%,主因首2月增幅已達9%,故認為目標可行。不過,日本航線受到釣魚島爭端影響,目前客座率僅63%至64%,較去年同期下降6.6個百分點,且「看不到復甦跡象」。貨運方面,他稱將主要通過減少貨機投放的方式來提高利潤,估計貨量增幅也可達到10%。

東航捷星廉航年內運營

 問及與澳航合資成立的廉航捷星香港何時運營時,馬須倫指,籌備工作總體正常,已獲得國家商務部批准,並已組建董事會及任命經營班子,也啟動員工招聘工作,力爭在今年運營。他又稱,此前公司曾宣布今年將有3架飛機投入運營,由於需要「微調」,已減至兩架,但2015年總共有18架飛機投入運營的目標未有改變。

國航加大中西部線投放

 國航董事長王昌順則在公司業績會上表示,計劃於3年至5年內淘汰61架舊式飛機,並會引進低耗油飛機,包括貨運機。今年公司將引進37架飛機,預計運力將增加12%,主要將投放於內地航線,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亦會新增國際航線。對於去年來自國泰航空(0293)的聯營收益貢獻大減,他回應稱,國泰作為優秀航企,有信心其業績隨著市場情況改善而回升,未來亦會加大兩者合作的協同效益。

 業績方面,南航去年錄得股東應佔利潤26.1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跌48.75%;每股基本盈利27分,派末期息5分。東航錄得股東應佔利潤29.54億元,同比跌35.45%;每股基本盈利26分,不派息。國航錄得股東應佔利潤46.37億元,同比跌34.53%;每股基本盈利38.21分,每10股派發股息0.5935元。

相關新聞
三大航企齊增一成運力 (2013-03-28) (圖)
「毒奶」拖累 蒙牛少賺21% (2013-03-28) (圖)
A股低迷損投資收益 國壽去年賺110億符預期 (2013-03-28) (圖)
中渝售樓目標上調12% (2013-03-28) (圖)
長實下月滬推兩樓盤 (2013-03-28)
滬指重上2300關口 (2013-03-28)
貝萊德料亞企盈利增12% (2013-03-28)
江銅毛利大跌23.9% (2013-03-28)
人保去年投資收益率4.5% (2013-03-27) (圖)
上實少賺15% 派息不變 (2013-03-27) (圖)
滬指跌1.25% 失2300 (2013-03-27)
中遠洋:碼頭業務增速放緩 (2013-03-27)
中食 中糧純利倒退四成 (2013-03-27)
人幣首破6.21 19年新高 (2013-03-26) (圖)
比亞迪今年需還債逾百億 (2013-03-26) (圖)
內房毛利率降 負債趨升 (2013-03-26) (圖)
三內房部分營運數據(人民幣元) (2013-03-26) (圖)
傳IPO再開閘 A股縮量微跌 (2013-03-26) (圖)
奧園上調今年賣樓目標50% (2013-03-26)
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方案獲批 (2013-03-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經濟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