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何嘉雯(左二)認為,部分大學生不善理財,主要因為香港課程裡缺乏理財教育。 歐陽文倩 攝
——雖有儲蓄乏目標 贊成理財納通識課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不少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都為未來而徬徨,擔心日後收入微薄,無法維持生計,但另一方面,卻又不懂「聚財」技巧,無法未雨綢繆。一項調查顯示,近四成受訪大學生承認自己總是莫名其妙地花光金錢,也有約三成學生指自己忍不住購買流行商品;即使有儲蓄的學生,也不知自己的儲蓄目標。有見不少大學生都支持將理財納入教育當中,有金融機構亦打算仿效美國做法,推出理財教學網站及相關比賽,讓本地青年可「自學成財」。
AIESEC香港(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與Visa於本月11日至23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大學生理財習慣意見調查」,訪問了286位本港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以了解他們的理財習慣。
逾三成「見獵心動」即買
結果顯示,有38%的大學生均表示自己總是莫名其妙地花光金錢;有31%的學生則指每當看見最新流行商品時,就忍不住想購買;有19%學生表示沒有為每月的收入和開支作預算。此外,71.3%學生雖有儲蓄習慣,但大多沒有清晰的目標。
至於財務知識方面,有41%學生表示自己對「個人信貸評級」毫無認識,但原來有關評級反映於學生償還學貸及信用卡開支,對學生日後向銀行「借錢買樓」有莫大影響。另有75%受訪學生同意把理財教育納入通識課程。
港乏教理財 台美列課程
AIESEC香港主席黃喬熙指出,現時大學生理財觀念迷糊,「有大學生問1萬元該如何投資,事實是1萬元儲入銀行沒有利息、買股票又略嫌資本不足,倒不如將錢投資在自己身上,讓自己增值,去賺取更多個1萬元,這反映即使大學生有錢,也不知該如何理財」。
Visa公共關係總監何嘉雯認為,部分大學生不擅理財,主要因為香港課程缺乏理財教育的部分,「其實台灣的教育中就有理財課程,而美國亦有網站設有教材和習作,供中小學教師教導學生理財,由一般儲蓄、母親節購買禮物的支出等議題都有」。
過來人教學生理財
香港大學會計及金融系學生朱駿銓表示,中學時沒有理財概念,有時到星期四已花光一個星期的零用,但現在則會每個星期做預算;同一學系的陳凱螢亦表示,自己會用智能手機計賬,控制開支,以儲錢去英國做交換生。
Visa與AIESEC香港已推出「Navigate My Future」的理財教育計劃,除了舉辦大學專題講座外,亦會舉辦理財教育的案例比賽,讓大學生以過來人身份教導中學生理財。何嘉雯指,Visa正在仿效美國設計理財教學網站,內有理財小工具,助學生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