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山東青島港正在裝運外貿集裝箱。新華社
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近兩期本欄談到,分析中國經濟形勢,需要注意非表面的東西。重點的,不妨換個方式重申一次。首先,從最基礎方面說,要小心注意先入為主,然後在取證或搜集資料方面,有意無意的被與一己之見相符者吸引著,結果加深了某個極端看法的執著。
對於傳媒的報道,也要小心不能單憑統計數據表面上的升或降,去看經濟是好是壞,當然,經過這麼多時日的耳濡目染,即使是一般讀者,也會懂得去問,數據是有增減,但關鍵未必是增減本身,而是與預期是否相符,以及有否形成一個趨勢,今天就這兩個方面說一說。
近日的內地經濟數據,正好作為例子。先有GDP增長率,也就是一般用來衡量經濟增長的,這個數字遜預期,夠宏觀的了,總括了可以總括的情況了吧,數字上看,其實不低,以中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系,即使不是人為的硬性的百分之八,略低於此的百分率,仍是很高的增長率吧。然而,低於外界預期。
這是個什麼預期呢?不外乎是外邊搞經濟預測的人,發表的數字的某個平均值。重要的是,這樣的預期,預期了什麼?當然,大家會根據經濟增長率的統計裡面,影響它的的各種項目,個別的分而析之,然後看各部分的增減如何,看看有什麼不合理,然後再配合以往一段時間的走勢,看看季節性因素,若要再勉強增加一點準繩,可能得再加上當其時的最新聽來的一點形勢,估計一下這裡那裡的調節有沒有不合理,是否需要人為地再加減點比重。
然而,關鍵是憑什麼認為這樣幾個分析師的預測,便是真的準確可靠了?誠然,分析師是有其專業水平,他們作預測的學術基礎平均水準,固然比外界的其他平民百姓投資者為高,但這不等於他們把握的資訊平均而言更多更準,更不反映他們的預測會可以更為準確,事實上,不同人士大概是透過真金白銀,把他們認為有意義的資訊,透過買賣行動,反映在資產價格裡面,而很可能遠早於分析師或經濟師的報告出現,便已經有這一著了。
剛才談過預期是否相符,以下談一談趨勢。另一個近期數據,是PMI,也就是採購經理指數,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暫時看來,又是遜預期的吧。當然,採集的方式可能有不同,反映的成分變化也有別,但無論如何,當周邊各個不同領域的數據,背後反映著的是政策的根本改變。例如,政府希望重質而非單純重量的增長,則數字上的遜預期,可能可為一個趨勢,因為大家原本沒有考慮這個根本改變的存在,一廂情願的有個太高的預期而已,而這個趨勢本身,也可能是既合理,也符合大部分人真正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