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無論是求學、工作或個人娛樂,幾乎都要使用電腦。相對誤「寫」錯別字,「打」錯字的機會似乎更高。
無論是書寫中文還是中文打字,誤用錯別字主要原因,往往在於作者本身文字根柢不足。由於對字形結構和語言習慣一知半解,結果打字時輸入了錯字或別字,是中文打字中最常見的誤例。
取碼方式 影響用字
此外,中文輸入法不同取碼方式,間接影響大眾選用別字。目前,中文輸入法主要有兩類取碼方式,一類取音碼(如注音、漢語拼音、粵語拼音等輸入法),另一類取形碼(如倉頡、速成、大易、四角號碼、五筆、九方等輸入法)。由於中文同音字很多,所以字音輸入法重碼率偏高,用家輸入音碼後得自行挑字,不慎選錯音同或音近的別字,並不奇怪。大陸與台灣慣用注音或漢語拼音輸入法,打別字情況尤為明顯,例如「張遼率兵擊退『動物(東吳)』」、「『魯迅(陸遜)』成功擊敗了蜀軍」、「他買了『一支由於(一隻魷魚)』來『探考(炭烤)』」等,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內置詞庫 須加考辨
在香港,大部分人慣用形符輸入法,倉頡與速成輸入法較流行。這類輸入法內置中文詞庫,輸入某個字後,電腦便會自動顯示以該字為首字的相關詞語,供輸入者選用。對電腦用家來說,中文詞庫省卻逐字輸入的麻煩,固然方便;但電腦詞庫所提供的詞語用字不一定正確,用者如果不加考辨,恐怕會貽笑大方。
例如「床笫之間」,電腦內建詞庫誤作「床第之間」。「笫」與「第」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加上受電腦詞庫誤例影響,很多人會將「床笫」錯寫成「床第」,繼而誤讀「笫」為「弟」音。其實,「笫」、「第」二字,不論是字義還是讀音,均相去甚遠。
「床」為「宝」的後起俗字,《說文》無「床」字,「宝」下則釋云:「安身之坐者。」古書多用「宝」字,如《周易》剝卦初六爻「剝宝以足」。「笫」音「子」,墊床用的竹席。「床笫」,泛指「床鋪」,語見《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宝笫。」鄭玄注:「笫,簀也。」揚雄《方言》:「床,齊魯之間謂之簀,陳楚之間或謂之笫。」「笫」、「簀」均為床的代稱。
後來,「床笫」又引申指閨房之內,婉指夫婦之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床笫之言不踰閾,況在野乎?」「閾」即門檻,全句謂閨房之內、夫婦之間的私言、私事,不應逾越房外也。
床「第」之間 純屬誤收
電腦中文詞庫「宝」後無任何配詞選擇,「床」下誤收「床第之間」,均可謂美中不足,殊為可惜。
■謝向榮 香港能仁書院中文系講師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