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莫被傳言嚇怕 努力備課應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0]     我要評論

 不經不覺,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已完成通識科考試了。今屆文憑試而言,早有學生問及︰考試跟上屆會否不同呢?例如,有人說第一屆試題較淺,可讓更多人適應這個新科目,不過到第二屆,情況已不太一樣。始終,學生熟習考試模式,亦對成績較有信心(上屆考獲2級或以上學生達九成),既然如此,第二屆試題會否較難?

 事實上,學生毋須太擔心這些傳言。考試完畢後,學生發現不論題目深淺程度如何,仍須努力預備,以最好狀態迎接考試。至於第二屆以至往後幾屆考生須注意的要點,在此希望在考畢文憑試這個時刻,再與大家分享。

考畢模擬試 仍需讀新聞

 部分學生考畢學校模擬試後,便會忽略近期時事。他們會想︰既然已考畢模擬試,而公開試卷題目亦擬好,應不用再留意近期時事新聞,因為,無論如何,這些新聞必不會在考試題目中出現。

 無可否認,學生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可是,即使題目不會問及近期時事新聞,學生仍能在答題中舉出相關新聞例子。例如,近日H7N9流感疫症爆發、碼頭工潮、朝鮮核危機、香港政制發展等事件,均帶來多番爭議,亦與公共衛生、全球化、生活素質、民主人權等概念與課題息息相關。若學生能在答題中提出上述事件,符合題旨,必有助自己更清楚表達觀點,融會貫通。

正反兼備 思考個人觀點

 另外,學生關注自己能否就具爭議性事件表達個人立場。有人說,通識科的答題技巧只求「有正有反」,總之凡事舉出正反論據,就能符合要求。因此,不少人批評通識科學習會導致「為反而反」的狀況,以至學生根本未能明確建立個人觀點。

 事實上,通識科學習的「有正有反」,若認真處理,絕對不會造成「為反而反」的狀況。例如,社會上常聽見反對聲音,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通識科學習會令學生思考正面觀點,回應社會某些負面情緒。最重要是,學生切忌只停留在找出正反觀點,而要思考自己真正相信的觀點究竟為何。若學生在考試過程中能根據正反論述,提出個人觀點,這樣不但能有效回應題目,亦有助自己不至成為一個隨波逐流的人。

 ■許承恩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長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中學生識自律 升大機會高七成
膺復旦名譽博士 徐立之圓母夢 (圖)
正字正音:電腦輸入法 易生錯別字
科大教授首膺德科學院院士銜 (圖)
校園放大鏡:香中畢業禮 師生合唱獻家長 (圖)
好書說不完:《紅樓夢》之花──林黛玉 (圖)
中華書局 (圖)
徵稿啟事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變性人終可結婚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跨國快閃「黑賊」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兩岸關係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港產愛滋剋星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粵海染「紅」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毒海迷途 (圖)
通識把脈:莫被傳言嚇怕 努力備課應試
現代中國 開往機構改革的列車 大部制有多遠? (圖)
概念圖:大部制改革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