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麗江機場憑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8]     我要評論

蒲繼剛

 這是一片空曠的沙石草地,坐落在麗江古城不遠處,它的身旁是雄偉壯觀、白雪皚皚的玉龍雪山。它,就是歷史上聞名遐邇的麗江機場。讀過二戰中國抗日歷史的人應該是很清楚這個機場的,因為它曾經是大名鼎鼎的「飛虎隊」飛越「駝峰航線」的必經之地。它,在那個年代曾運送了百萬噸的物資進入中國的內地,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13年的初春,我來到了這裡。一下車,便感覺到風很大,雲貴高原的太陽明媚而刺眼,給這裡塗抹上了濃重的金色。機場、跑道;金色、戰場;風沙蕭蕭、衰草斜陽,這真是一幅巨大的戰場畫面,更是幽幽思古、憑弔感慨的好地方。可我並不想感慨什麼。現在,一車旅遊的人,與我一起來到這裡,看到這地方空曠無人,又無特別的景色,旅遊的人們很奇怪,也很惶惑,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不知道這裡是幹什麼的,更不知道那段歷史。刻意遮蔽與刻意宣傳,這就是我們的歷史。而今天的人們卻不知道那遠去不久的歲月,演繹的悲壯的金戈鐵馬的故事;那段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的壯懷激烈的戰事……

 在雲南納西古鎮的城北面,一塊天然平整的土地橫臥在崇山峻嶺之中,在這大山深處的高原上,真是上天的恩賜,而它卻成了天然的飛機跑道。在1936年2月3日,第一架飛機在這裡降落,飛機的首位乘客就是美國探險家洛克先生,他租了一架飛機從昆明起飛,繞著雄偉壯麗的玉龍雪山轉了一圈,利用那個天然的平整跑道降落了,完成了麗江機場歷史上第一次降落飛機。而被洛克發現的麗江天然跑道,被簡單碾壓後就成為了飛虎隊的航空中轉站。

 1941年,正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最艱難之際,美國空軍即將退役的上尉陳納德接受國民政府的委託,前往美國招募飛行員,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飛虎隊」。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正式向日本宣戰,當時,扼守在騰沖的國民黨軍隊被日軍擊敗,抗戰唯一的後方通海公路——滇緬公路被日軍控制,中國海陸國際通道全部被封鎖,國外的援華物資(主要是美國的物資)無法從海上、陸地進入中國,重慶後方原來從印度陸路運輸過來的物資全部中斷。為了使中國軍隊拖住日軍,確保同盟國戰勝法西斯,取得二戰的勝利,美國政府決定用飛機從印度起飛,不間斷地給中國運輸物資。美國的「飛虎隊」只好打通「駝峰航線」,從印度飛越狀似駱駝峰背的喜馬拉雅山脈及橫斷山脈,直抵昆明的空中航線,再把武器、物資運入內地。

 為了配合美軍飛機作戰,雲南幾十萬軍民在沒有重型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用雙手、雙肩,扁擔、鋤頭、石碾子等原始工具,在最短的時間裡修建了十多個機場。這真是個奇跡,連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都深為感動,真是民心可用,民心向背呵。人們為了打敗佔領自己家鄉的侵略者,不惜用鮮血、生命來捍衛家鄉、尊嚴。而當打完入侵者,當時的政府為了統治集團的特殊利益,又打內戰時,便失去了民心。

 當時,日軍也對麗江機場進行了猖狂的轟炸。而當日軍把麗江機場炸得一個又一個大坑之時,當地百姓便馬上填上砂石、泥土,然後用石碾子壓好後,繼續使用。站在這昔日的戰場上,望著這滿目的寂靜、蒼涼,想像著當年的百姓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幾十萬人,衣衫藍縷,食物短缺,卻使出渾身的力氣,晝夜為修建機場奉獻著自己的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幅照片,一位瘦弱的中年婦女,背著幼小的孩子,為修機場,在夜晚砸機場使用的石頭,那是多麼令人動容的畫面……

 2004年,中國政府將一個重達十幾噸的石碾子專程送到美國國家博物館,作為當年二戰期間美國空軍在華作戰的重要見證物。不知怎地,我總覺得,那個沉重的石碾子就像那段沉重的歷史,不斷地碾壓著我的心;石碾子上還長滿了無數的眼睛,那是那些民眾的眼睛,他們緊緊盯著我,審視著我……

 從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中美雙方共投入各種運輸機、戰鬥機、轟炸機約二千架,共飛行八萬多架次,運送近百萬噸物資。在三年多時間內,中美雙方共墜毀和失蹤飛機六百零九架,犧牲和失蹤一千五百多名飛行員。可以說「駝峰航線」為中國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今天許多人卻不知道那段歷史。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這樣健忘?來麗江旅遊的人總是在古城留連忘返,或是尋歡作樂,或是興沖沖地從麗江古城出發,去攀登玉龍雪山,幾乎沒有人會記得或者留意在公路邊上那段已經廢棄的機場,那段激烈而又令人深思的歷史。它是那樣孤獨,寂靜,憂傷地躺在那裡,似乎在深情訴說過去,又像在喃喃自語。

 它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它又能告訴我們什麼?是對歷史的深思,還是對未來的展望?抑或是能從它身上汲取力量?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麗江機場憑弔 (2013-05-28)
豆棚閒話:又到洛陽賞牡丹 (2013-05-28) (圖)
詩情畫意:野 草 (2013-05-28)
生活點滴:山村無處不飆歌 (2013-05-28)
詞話詩說;最好的時刻 (2013-05-28)
畫中有話 (2013-05-28) (圖)
歷史與空間:千古忠良憶關公 (2013-05-22) (圖)
豆棚閒話:投 毒 (2013-05-22)
文藝天地•手寫版:童年的純美影像 (2013-05-22)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旗袍物語(四) (2013-05-22) (圖)
歷史與空間:山水精神與中國莊園文化的時空對接 (2013-05-21) (圖)
生活點滴:老 井 (2013-05-21) (圖)
豆棚閒話:李瑞環的「看法和說法」 (2013-05-21)
亦有可聞:蓄鳥於樊中 (2013-05-21) (圖)
來鴻:全球性的「文獎」 (2013-05-21)
畫中有話 (2013-05-21) (圖)
歷史與空間:山水畫與道家思想 (2013-05-15) (圖)
豆棚閒話:偶像的黃昏 (2013-05-15) (圖)
文藝天地•心靈驛站:旗袍物語(三) (2013-05-15) (圖)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祭新墳 (2013-05-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