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附屬小學家長及校友代表,抗議校方考慮轉制直資,擔心令教育不公問題惡化。香港文匯報記者龐嘉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龐嘉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其附屬小學計劃由津校轉為直資,該校家長及校友昨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批評校方做法等同承認管理失敗,並「向功利主義投降」,又指早前與校董會的會議中,校方曾揚言如不能轉制直資,則會轉為中文中學。家長及校友代表認為校方有誤導及威嚇之嫌,炮轟校董會成員若處理不善,需引咎下台。
指轉中中誤導 阻窮生入學
該校家長代表張燕姬指,校方曾於2008年承諾不會轉制直資,但自今年3月卻改變立場,計劃於2015學年轉為直資,並打算每年收取3萬至4萬元學費,校董會又揚言,如不能轉制直資,則會轉為中文中學。家長代表隨後向教育局查詢,得知自2010年語文微調政策推出後,全港中學已無中中或英中之分,認為校方出言誤導,背後目的是剝削窮學生的入學機會。另一家長代表莊陳有認為,校方做法等於靠攏市場導向,進一步造成教育不公,呼籲校董會審慎考慮。
批管理不善 舊生促校董下台
聖士提反女校舊生直資關注組代表莫京喬批評,校方轉直資是為了擺脫教育局監察,變相承認內部管理失敗,有關做法不能換來優質教育,是向功利主義投降,要求學方秉持「有教無類」的教學原則。另一校友鄭子伶亦認為,校董會不應用錢換取辦學自主,而應該積極改善現時津貼制度下的教學問題,否則成員應該「退位讓賢」,為處理不善而下台。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目前收取3萬元或以上學費的直資學校多達20多所,而研究發現,過去20年貧窮家庭學生與富有家庭學生升讀大學比例差距日漸拉闊,後者升大學比率是前者的3.7倍,遠高於20年前的1.2倍,擔心越來越多學校轉制非公營學校,將深化貧富懸殊和社會隔閡,要求教育局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