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到此一遊」蒙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早前被內地初中生塗鴉的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已被清理乾淨。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埃及著名旅遊景點樂蜀(內地稱盧克索)神廟一個有3,500年歷史的浮雕上,日前出現中文「丁錦昊到此一遊」字樣,引發網絡熱議。內地網民通過「人肉搜查」發現刻字者為南京一名15歲初中生。孩子父母5月26日通過南京媒體《現代快報》道歉,並懇請外界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

 此事並非孤案,此前中國遊客曾在紐約騎「華爾街銅牛」拍照、到台灣公園刻下「中國常州趙根大」、在馬爾代夫潛水撈走珊瑚等,掀起過類似風波……如何根治中國式「到此一遊」?從絕大部分網友對丁錦昊的譴責可看出,國人對美與醜的辨別能力、公共道德意識已大幅提升,這對國人行為舉止的文明化發揮積極作用。但僅寄望於人們的自覺和道德說教遠不夠,相關部門還要嚴格監管和提高處罰力度。政府有必要制定相關細則,對破壞文物、古跡等惡劣行為作出明確、嚴厲的罰則,惟如此,才能做好旅遊資源的「保護傘」,讓「提高國民素質、倡導文明出遊」的觀念更內化於心。 ■節自《埃及神廟塗鴉 父母代子道歉》、《拿什麼拯救國人「到此一遊」?》,香港《文匯報》,2013-05-27

持份者觀點

1. 丁錦昊父親: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護不到位,平時教育不好。

2.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常遭媒體非議,有損國人形象。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並解釋「到此一遊」事件反映哪些與內地人有關的問題?

2. 承上題,這種問題的成因為何?試從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內地當局若不糾正題1所述問題,將會損害國家整體形象」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逢星期一見報

相關新聞
攞推薦信趨「無品」 有冒簽有催逼 (圖)
高中專題邀訪問欠「備課」 (圖)
聖士提反女中轉直資 舊生家長不滿 (圖)
2少女膺全球十大青少年畫家 (圖)
麗澤中學數理周 剖豬眼製銀鏡 (圖)
正字正音:電腦正誤兼收 「膺品」與「贗品」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震遠請辭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到此一遊」蒙羞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歐債裁員潮不盡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鬼馬爸贏孩心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內地廚餘豐「剩」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劏房爆疫危機 (圖)
通識把脈:「家庭快樂」議題常考 掌握因由佔優
香港人口老化系列二之一‧老何所依:若能安老 便是幸福 (圖)
表一:1961年至2011年的長者數目及比例 (圖)
表二:香港長者年齡分布 (圖)
表三:本港長者概況 (圖)
表四:按年齡組別分布的自殺組別 (圖)
概念圖:香港人口老化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