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前被內地初中生塗鴉的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已被清理乾淨。 資料圖片
新聞撮要
埃及著名旅遊景點樂蜀(內地稱盧克索)神廟一個有3,500年歷史的浮雕上,日前出現中文「丁錦昊到此一遊」字樣,引發網絡熱議。內地網民通過「人肉搜查」發現刻字者為南京一名15歲初中生。孩子父母5月26日通過南京媒體《現代快報》道歉,並懇請外界給予孩子改正的機會。
此事並非孤案,此前中國遊客曾在紐約騎「華爾街銅牛」拍照、到台灣公園刻下「中國常州趙根大」、在馬爾代夫潛水撈走珊瑚等,掀起過類似風波……如何根治中國式「到此一遊」?從絕大部分網友對丁錦昊的譴責可看出,國人對美與醜的辨別能力、公共道德意識已大幅提升,這對國人行為舉止的文明化發揮積極作用。但僅寄望於人們的自覺和道德說教遠不夠,相關部門還要嚴格監管和提高處罰力度。政府有必要制定相關細則,對破壞文物、古跡等惡劣行為作出明確、嚴厲的罰則,惟如此,才能做好旅遊資源的「保護傘」,讓「提高國民素質、倡導文明出遊」的觀念更內化於心。 ■節自《埃及神廟塗鴉 父母代子道歉》、《拿什麼拯救國人「到此一遊」?》,香港《文匯報》,2013-05-27
持份者觀點
1. 丁錦昊父親: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護不到位,平時教育不好。
2.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部分遊客的素質和修養還不高,常遭媒體非議,有損國人形象。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上文,指出並解釋「到此一遊」事件反映哪些與內地人有關的問題?
2. 承上題,這種問題的成因為何?試從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3.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內地當局若不糾正題1所述問題,將會損害國家整體形象」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