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凝哲
神舟十號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應用性飛行」,人們可以看出其中不少的改變。在減少直播場次,強調載人航天報道常態化的同時,展開太空授課,並通過媒體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直播。這似乎顯示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在淡化「高高在上」的色彩,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向民眾普及航天科學知識,傳播航天事業的理念。
中國航天技術近年來實現飛躍式發展,當仁不讓躋身全球航天第一梯隊。可以說,中國早已度過以航天發射為震懾的時代,也超越了通過重大工程來「揚我國威」的宣教模式。如今,航天事業是以一種更加親切、貼近的方式,繼續在民間生根發芽。
從楊利偉的「航天英雄」到王亞平的「太空教師」,觀察媒體對他們的稱呼,不難看出航天員正走下神壇、走向民間。更加平民化的形象,不會阻擋人們對航天員的熱愛。時代正在變化,如同10年前人們期待著楊利偉完成億萬國人的千年飛天夢想一樣,10年後,人們渴望更多地參與到航天事業中來,享受航天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中國有著宏偉的航天計劃,預計在2020年建成的空間站,可能最早在2025年實現載人登月。這些都需要更多的人才供給和強大的民意支持,也就意味著未來要培養更多的「小航天迷」,爭取更多的「航天粉絲」。首次「應用性飛行」的神十任務,正是主動轉變的開始。航天事業不僅要讓人崇拜,更應令人喜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