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航天六院7103廠職工正在對產品進行裝配檢驗工作。航天六院供圖
航天六院7103廠廠長魏超至今仍清楚地記得,2012年神九發射的前一天,所有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只等第二天發射。當晚,六院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一線的同事一起晚餐,對著二両半一壺的酒,魏超卻怎麼也喝不下去。魏超表示,航天工作者雖然受到舉國上下的關注,但是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讓他們沒有任何退路可走,壓力特別大。
「儘管對自己的產品信心十足,但到了現場,壓力還是特別大。我當時想的是等「神九」發射成功後再來一醉方休,沒想到第二天「神九」發射成功後仍然喝不下。」魏超說,去年全年的發射任務有19次,「神九」正好是第10次發射,任務剛剛過半,他一想到後半年的9次發射任務,壓力就自然湧上心頭。
11所副所長陳煒說,有一次他在發射現場,指揮當時下了一個「開拍」的口令,現場媒體的閃光燈猛地開閃,太過緊張的他以為已經點火,被現場的異常狀況給嚇了一跳。「其實我們每一位同事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發射之前有質量和進度的壓力,到發射場後有成功與否的壓力。」
動用醫用設備排查隱患
對發動機來說,漏和堵是最大的安全隱患。特別是飛船的動力系統,有些管路非常細小,口徑細如髮絲,特別怕堵。而推進劑方面,又害怕漏。如果漏了,主動力就達不到要求,無法把飛船送上預定的軌道。用於發射神舟十號的CZ-2F火箭動力系統也是如此,如果出現了漏或堵的問題,將無法把飛船送入太空。
航天六院7103廠副總工程師劉軍生說,為了消除發動機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們甚至用上了X光、內窺鏡、CT等醫用設備,為發動機做全面細緻的健康體檢。
據劉軍生介紹,目前他們用的最多的是X光機,其精度比醫學用的還要高,就連一道細如毫髮的劃痕都能檢測出來。據了解,此次用於發射「神十」的CZ-2F火箭一、二級及助推級發動機有數萬條焊縫,其中80%的焊縫均按要求經過了X射線檢查。對於因結構和空間位置所限制,無法進行X射線檢查的焊縫質量,在生產過程中,也都嚴格執行設計和工藝採取的相應控制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