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的表現,你是否會成功,完全仰賴你的準備工作、技能和自信心。」這是查爾斯.賽克斯(Charles J. Sykes)在《為什麼沒人教過我?》一書提及的50條生活法則的其中一條。讓學生走出課室,接觸大千世界,深究社會現象正是獨立專題探究(IES)的用意。
若比較訪談和問卷兩種方法,前者雖然相對花時間,但較能探究受訪者的感受、意見、價值觀和人生經驗。況且,學生受到學校和家長的保護,即使失敗也能得到讚賞,一旦他朝進入社會工作,面對衝擊便難以忍受。IES可讓他們學習生活技能,以便及時準備好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學生表現乃視乎事先準備工作是否足夠而已。
選甚麼人做訪問則視乎擬題前的假設。那麼要抽多少樣本?一般而言,以學生能力,4個至5個已足夠。如其假設是「長子的個人自尊感會較強」,那麼訪問長子是必然的,另外可加其他輩份作為對照,再加一個第三者的知識提供者(Knowledgeable Informants),如社工、大學講師或教師等。
5個樣本已夠 先擬10條問題
訪談要先設定題目,因為有些受訪者可能事先要收到訪問題目,才答允做訪談。有些學生以為學習拉利金(Larry King)利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不預先準備問題,只訂立假設和要知的東西,並透過探問(Probe)挖掘答案。但要記住,IES並非清談節目,作為學生,應用結構式訪談法,即照稿發問,這較易控制時間,信心也大些。一般擬訂約10條問題就可以。
其次,當然先邀約受訪者,面對面或電話訪問要視乎其意願。學生在訪問前一天必先重新向受訪者確定時間和地點。
另外,受訪者應與同學預習一次,找出不足。所有器材要確保功能正常和學會使用,切勿忘記帶相機電池、記憶卡、錄音器材、記事簿和老師名片或學生證件。訪問後,學生可禮貌地和受訪者合照,回校後也要透過書面或電話向受訪者致謝。
要有眼神接觸 點頭微笑回應
如何開始?學生最愛單刀直入,其實由天氣或交通作開場白是一個好選擇。事前先問對方可否錄音,並為他扣好錄音器材。過程中專注聆聽和主動發問是很重要的,學生喜愛重複發問相同性質問題,但會令受訪者不耐煩。有些重要字眼或人名,學生要問清楚。其實,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技巧,我們要教學生與受訪者有眼神接觸,但無需由頭到尾都望著對方眼睛。
學生也應用身體語言表示尊重和禮貌,身體微向前傾,不要叉手擺出大爺姿勢。若有需要,要點頭或微笑回應。訪問結束時要向對方道謝,更可握手道別。訪談多久不能一概而論,大約30分鐘便差不多。
古龍先生的小說《絕代雙驕》相當出名,當中燕南天大俠所練就的奇特武功為「嫁衣神功」。老師為學生做「嫁衣」是必然的責任,若因而成功「出嫁」,老師也應老懷安慰。各位老師不妨把要注意地方或技巧製成「提示卡」,讓學生隨身帶著,提點不足。在此祝賀各位老師指導順利! ■官文傑 前線通識老師、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