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優勢減弱:星海外徵才 韓科技騰飛 港須求變保優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的優勢正被其他鄰近城市追近。 資料圖片

 近年,亞洲地區發展迅速,加劇區內各大城巿間的競爭。新加坡積極招攬海外人才、韓國的科技發展更令人嘆為觀止。香港若不急起直追,將有機會被周邊其他城巿邊緣化。有專家預測說,香港人均生產總值將在未來10年至15年內被內地其他城巿超越。亞洲其他地區近年都積極推動和發展新興產業,強化自身競爭力;相反,香港產業依然狹窄,連營商環境素質也有下降趨勢。若不改變,香港如何自處?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概念鏈接:

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最早由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提出,意指去年底美國政府的減稅優惠措施到期,同時國會啟動減赤機制,即在2013年,增稅與減支措施一起出現,一方面雖可增加稅收並降低預算赤字,另一方面卻因減少財政支出而加重人民稅賦,削減國內經濟復甦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經濟邊緣化(Economic Marginalization):為經濟現象,描述經濟中心逐漸由強盛至衰敗的過程。以香港為例,經濟邊緣化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經濟增長速度不如上海和深圳,與內地沿海大城市整體經濟水平差距正縮短;

2. 經濟吸引力下降,外來直接投資不僅沒有推動本地科技水平提升,且多流入內地;

3. 金融、物流等傳統支柱產業的優勢地位,正面臨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強大競爭。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今日香港

1.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家是香港」運動簡介

 「家是香港」是全港的公眾參與運動,旨在為香港注入正能量,加強社會凝聚力,推廣關愛、互助和團結精神,預期舉行到今年底。社會有些讓廣大市民參與的活動,讓人感到香港是宜居和優質城市,更增添市民對這個家的自豪感。

 運動重點在於「公眾參與」。港府只是為各界提供一個共用平台,把目標相同的各種活動集中於共同主題下,以收協同效應和提高市民認知。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就「關懷社會 家是香港」、「環保和保育」及「文化藝術和體育發展」等事項提出的方針,為本運動奠下基礎。  ■資料來源:「家是香港」網頁

資料B:「家是香港」相關評論

 「家是香港」運動分為「活力香港」、「潮流香港」、「關愛香港」和「清新香港」4個主題,至今有180個團體參與,共舉辦480多項社區活動,當中較矚目有今年4月底,三司十二局首長級官員連續3天落區清潔。

 有學者認為「家是香港」浪費公帑、目標空泛,難以凝聚市民歸屬感,也反映港府沒有汲取過往全民運動的失敗經驗,對活動成效不感樂觀。另有輿論認為,歸屬感是一種主觀感覺,是個人對一個地方的認同與忠誠。在香港這個資訊發達、民智已開的城巿,這類活動難以改變港人的主觀感覺;相反,港府應在社會政策上多以市民福祉為依歸,讓港人能安居樂業才是建立歸屬感的正途。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在香港目前社會環境下,推行「家是香港」活動在甚麼程度上能有助提升港人歸屬感?參考以上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有人說:「強大的社會凝聚力是香港成為宜居和優質城巿的必要條件。」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港人眼中本港十大挑戰

1. 高租金成本;2. 過分依賴特定產業;3. 通貨膨脹;4. 鄰近城巿快速發展;5. 缺乏政府支援;6. 環球經濟不穩定;7. 高勞動成本;8. 社會不穩定;9. 歐債危機帶來影響;10.美國財政懸崖帶來影響。 ■資料來源:尼爾森(香港)有限公司

資料B:港人眼中新加坡優勢排名

1.人才;2.法律體系;3.政府對新產業發展的支援;4.地理位置和交通網絡。 ■資料來源:尼爾森(香港)有限公司

資料C:港人眼中韓國優勢排名

1.創新科技發展;2.政府對新產業發展的支援;3.人才;4.冒起的新興巿場。 ■資料來源:尼爾森(香港)有限公司

資料D:韓星相關經濟報道

 韓國統計廳發布的資料顯示,韓國年輕女性在經濟活動的參與率,已超越男性。有報道指,隨著擁有大學學歷的女性比率增加,更多韓國女性希望參與經濟活動。今年首季,韓國20多歲女性的經濟活動參與率達到61%,連續4季超過男性的60.7%。有專家說,韓國政府提出就業率提升到70%的工作目標,其當務之急是提供合適就業職業,方便女性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

 另外,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13年世界競爭力年鑒》,新加坡的整體競爭力排名從去年第四位,滑落到今年第五位。競爭力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美國、瑞士、香港和瑞典。評估競爭力的4項標準是「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新加坡在個別方面的排名下滑,如其「生產力與效率」從去年的第十四位滑落至今年第十九位,「勞動力市場」則從第二位下滑至第十三位。 ■資料來源:《亞洲經濟周報》,第二十二期

想一想:

a. 建議一些港府可採取的措施,以解決香港所面臨的挑戰,並加以解釋。

b.參考以上資料,討論香港繼續成為亞洲有絕對競爭力城巿的可能性。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

3.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摘錄(見資料A圖)

資料B:《藍圖》相關評論

 港府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期望透過垃圾徵費、生產者責任制等措施,再配合公眾參與和堆填區、焚化爐等基建設施,10年內將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減少40%。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等多個團體擔心徵費後會令非法棄置垃圾情況大增,如到垃圾站、山邊或農田棄置廢物,加重前線員工負擔,並引起員工與市民間的矛盾;而且很多措施只屬自願性質,擔心市民實際上未必做到;建議當局先實施生產者責任制,從源頭打擊生產者的過度包裝,並促進廢物回收與再造業發展。

 香港人均每日產生固體廢物堪稱世界之最,源頭減廢目標並非一朝一夕達到,而且總有一些廢物不能回收再造,始終要找地方棄置。但社會越來越分化,人與人、群體與群體間越來越疏離,無論擴建堆填區或建造垃圾焚化爐,均受所在地區居民的強烈反對。其實,現時外國已開始實行「堆填區採礦」措施,挖掘多年仍未能分解的物料再作分類和處理,有關堆填土地可再次使用,毋須再找新地方作堆填區。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香港推行都巿固體廢物收費,在本地不同持份者之間,可能引發甚麼衝突?解釋你的答案。

b. 在甚麼條件下,社會動員將有助香港的資源循環再用、減少浪費?解釋你的答案。

|結|語|

在全球化下,新興巿場(如金磚五國)開始發揮在全球經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香港在某些行業(如金融、物流等)仍在國際盛氣十足。隨全球經濟一體化,內外環境變化,對香港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香港需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如創新政策、人才資源和政治共識等,才能與競爭對手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繼續推進可持續發展。

延伸閱讀:

1. 《「家是香港」聚歸屬感釋正能量》,香港《文匯報》,2013-04-24,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4/24/YO1304240014.htm

2. 謝國樑:《危機過後香港核心產業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http://www.cuhk.edu.hk/shkdi/OP/OP28.pdf

3. 《五原因令港航運業較新加坡遜色》,《紫荊雜誌》,2012年4月號,http://www.baumag.com.hk/big5/channel3/1204/120421.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優勢減弱:星海外徵才 韓科技騰飛 港須求變保優勢 (2013-06-18) (圖)
資料A:《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摘錄 (2013-06-18)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網安警號 (2013-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太空教師 (2013-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郵碼啟航 (2013-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同志」難言 (2013-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龍尾建灘 (2013-06-17)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治療思覺失調 (2013-06-17)
通識把脈:IES訪談講究技巧 (2013-06-17)
搶米熱潮:港人難為無米炊? (2013-06-17) (圖)
表一:港人全年平均耗米量(單位:公斤) (2013-06-17) (圖)
表二:食米進口數字(單位:千公噸) (2013-06-17) (圖)
概念圖:搶米潮? (2013-06-17) (圖)
商德可貴:職場零意外 夥計最Like (2013-06-11) (圖)
概念圖:勞工職業安全 (2013-06-1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競爭力失金 (2013-06-10)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蘋果變「禁果」 (2013-06-10)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醫保難題 (2013-06-10)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五城群在望 (2013-06-10)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中緬氣管 (2013-06-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