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當一個節日過得久了,沒有多少人會認真思考它的真正意義。所以,一個重要的、有意義的節日,不妨每年都把它原本的意義伸張一次。16年過去了,重新發掘和記取回歸紀念日的真義,是每一位愛國愛港的香港人應盡的義務。我們慶祝香港回歸,要時刻銘記,今天我們所以能夠高高興興地唱歌跳舞,並非必然的,也是得來不易的。我們必須好好珍惜今天祖國和香港取得的成就,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獻出一分力量。
我還記得,香港回歸當天,我專程去了中環一帶,只是為了一睹剛剛換上的鮮紅色的中國國旗和特區區旗。香港結束殖民統治了,回歸祖國的懷抱了,當然心情興奮;與此同時,又會想起過去百多年中國人所經歷的種種苦難,由清末至民國都不斷被外國人侵略和欺凌,成千上萬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尊嚴而犧牲。香港回歸,不僅代表了香港踏入歷史的新一頁,也代表了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前進了一大步。我從不認為香港回歸只是香港市民的事情,而是同全球華人都有關的大事。
要相信港人能治理好香港
鄧小平在《一個國家 兩種制度》的重要講話中談到:「我們採取『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香港問題,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從實際出發的,是充分照顧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的。要相信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治好香港,這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鴉片戰爭以來的一個多世紀裡,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侮辱中國人……凡是中華兒女,不管穿甚麼服裝,不管是甚麼立場,起碼都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香港人也是有這種民族自豪感的。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要有這個信心。」
鄧小平這段說話,我不知道有多少香港人聽過、讀過,我認為每位香港人都應該好好讀一遍。以上簡單幾句話,解答了四個重大的問題:為甚麼香港要回歸、為甚麼回歸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有特別的意義、為甚麼香港回歸後要採用「一國兩制」,以及為甚麼香港的管治者必須愛國愛港。我們必須認識到,香港回歸不是單純的政權移交,當中包含了民族自豪感的問題,也包括對殖民主義的徹底否定。鄧小平用了「侮辱」這個詞語,語氣之重,可想而知。香港回歸象徵所有中國人吐氣揚眉的一天,更象徵中華民族的堅毅不屈終於戰勝了不公義的殖民主義。
「一國兩制」作為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方針、政策,完全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和香港市民的利益,充分體現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誠意。正如鄧小平所說,他相信「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但我們作為香港人一定「要有這個信心」。現在,香港社會裡有些問題的根本,就是對「香港人能治理好香港」這一主張的信心不足。有些人總是以為香港人不如外國人。他們不只妄自菲薄,甚至緬懷殖民統治。所有愛國愛港的人士都有義務、有責任去批評這種錯誤的思想。
歷史接力傳承奮鬥成果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都有義務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我們都希望祖國日益富強昌盛,人民生活走向小康。若把這分盼望套用在香港,就是要竭力維護香港的繁榮安定。若要如此,就要致力於落實「一國兩制」、遵守《基本法》和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有一次,我去到外國跟一些華僑朋友見面。他們深深明白,只有中國好、香港好,居住在外國人的地方才不會被人看不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每當外國人聽到「中國人、香港人」時,都會翹起大拇指讚好。這就是民族自豪感,卻是源於不能當家作主的不安。
也許,我們這些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在自己當家作主的土地上,因為少了一份危機感,反而未必時刻察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慶祝香港回歸,要時刻銘記,今天我們所以能夠高高興興地唱歌跳舞,並非必然的,也是得來不易的。
魯迅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上天沒有特別眷顧中國。今天國家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鬥的成果。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們手中了。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堅定信心,團結一致,共同開創祖國和香港光輝美好的新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