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中英談判,到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回歸祖國,然後是1997年的正式回歸,一眨眼回歸已16年。
香港經濟結構由製造業成功轉型為服務業
30年前中英談判的時候,中國大陸一窮二白,不少香港人不相信中國會收回香港這隻「生金蛋的鵝」。30年後的今天,中國經濟崛起,香港的經濟地位在整個中國而言,重要性下降。有不少人預測,香港的GDP也很可能在兩年內被深圳超越。過去許多年,一直被形容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GDP更超越香港。香港人口700萬,而新加坡人口僅500萬,500萬人的GDP超越700萬人的GDP,可見,若比較人均GDP,香港更是遠遠被新加坡拋在後頭。
不過,今日的香港,經濟景氣看起來依然不錯,失業率低,香港人也常常自稱香港是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當然,所謂全球第三大當然不是以金融業的成交規模來衡量。論規模,香港如何與東京相比?只不過,日本是一個較保守的國家,東京金融的國際化程度不高。香港這個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在中國經濟崛起、中國內地大量企業來香港上市之後才確立的。
20年前,第一隻中國股票青島啤酒來香港上市。今日,H股佔香港股市的比重年年增加。
10年前,內地居民開始來香港自由行;今日香港旅遊業的最大支柱就是內地居民。
10年前CEPA也正式展開,為香港服務業北上提供了無窮的商機。
儘管香港GDP早被新加坡超越,將被深圳超越,但香港仍是不斷地向前發展、沒有倒退。香港人是靈活的,一個行業式微,很快就會轉到另一個行業。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的輕工業世界第一,但是中國內地開放之後,香港的工廠快速北移。北移的過程為香港製造了大量的機會,產生了大量的新一代工業家,後來在製造業工作的人也很快地自我調整、自我轉型,投身服務業;香港的航運業也是在工業北移之後發展起來的,廣東珠三角成了一個巨大的製造業生產基地。當時,珠三角缺乏深水碼頭,於是珠三角生產的貨物全部經香港出口,原材料也經香港入口,香港因此而變成世界第一中轉港。
把握珠江西岸開發的機會
時代巨輪不斷向前轉,深圳也興建了深水碼頭,香港的世界中轉港地位由第一退至第三,很快將退至第四,但是,這不代表香港應該坐以待斃。港珠澳大橋的開發將是一個轉機。珠江西岸水淺,不宜建深水碼頭,這導致珠江西岸的發展速度比不上珠江東岸。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珠江西岸的發展必然加快。因為珠江東岸的工資、土地成本皆已非常高,也開始由製造業轉型為服務業,這為珠江西岸帶來了機會。珠江西岸工業化後,所生產的貨品、所需要的原料,就要經過香港碼頭、港珠澳大橋轉運至珠江東岸。當年,香港在辯論是否該興建港珠澳大橋時,不少人反對,他們認為港珠澳大橋只是用來協助開發澳門與珠海。這些人不知道,珠江西岸的開發對香港的重要性。當別人在快步跑時,香港不能坐著不動,吃老本一定會坐吃山崩。現在,珠海在開發橫琴島,橫琴島將大大地擴大澳門的腹地,推動彈丸小地的澳門向前發展;深圳在開發前海,前海則將與香港既競爭又配合,能為香港帶來巨大的商機,香港必須面對這個挑戰、捕捉商機。
國家支持 香港重現生機
16年前,香港回歸前夕,港英政府為香港埋下一個「超級炸彈」,那就是房地產泡沫。回歸的第二天,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然後是全球資訊科技泡沫的爆破,再接下來是史無前例的「沙士」,那時候的香港人幾乎是生活在絕望中。就在那個時候,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識、工業發展步伐迅速的祖國終於伸出援手,自由行出現了、CEPA出現了,香港經濟出現了轉機,樓市、股市見底反彈。從此,香港經濟加快轉型,服務業急速發展,內地居民的消費能力一日比一日強,使到香港的旅遊業、零售業的發展一日千里,成了重要的經濟支柱。
1993年,中國開始金融改革,出現了股票交易所,第一家中國企業青島啤酒來香港上市。之後,中國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大型國企一家接一家地來香港上市,中移動、四大國企銀行、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巨大的國企來香港上市之後,使得香港一躍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協助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協助人民幣國際化,協助中國股市開放。人民幣正在逐步走向國際,中國A股市場在逐步開放,這對香港而言是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