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回歸16年 香港青少年加深認識國家民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28]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16周年的喜慶日子。香港回歸祖國16年來,香港市民特別是香港青少年加深了對國家民族的認識。16年間,在特區政府支持下,在一些香港資深青年工作者的努力下,香港民間青年團體一直努力不懈地舉辦各類到內地的交流活動,幫助香港青少年認識祖國,提升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民族,認識中華民族復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民族身份認同」(national identity),從社會學的意義上說,它被視為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維持社會秩序的社會角色和身份;從政治學上講,它是形成國家、建立國家和現代化、民主政治過程的政治資源,是現代國家的核心情感和象徵。香港回歸祖國,使香港的政治文化面對從英國殖民統治過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的民族認同問題。香港市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站在民族的立場,維護民族的大局,是理所當然的。

香港青少年認識祖國的16個春秋

 十八大報告這一段表述引人注目:「相信香港同胞、澳門同胞不僅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把特別行政區管理好、建設好,也一定能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這不僅再次表達了中央對港人的一貫信任和支持,而且是希望港人把自己的身份認同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認識國家民族,是港人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的基礎。

 香港回歸祖國16年,也是香港青少年認識祖國、了解祖國的16個春秋。今天,祖國對很多香港青少年而言,不再只是深圳河以北那片抽象遙遠的地方,而是可親可愛的廣袤無垠的祖國大地母親。16年間,在特區政府支持下,在一些香港資深青年工作者的努力下,香港民間青年團體一直努力不懈地舉辦各類到內地的交流活動,幫助香港青少年認識祖國,提升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

 香港青少年雖然在香港有很多途徑學習國情,但始終沒有那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震撼與衝擊。國民身份的認同不是純粹知識性可以做得到,香港青少年對民族文化、國情歷史,要有一種觸動之情才行。一次秀麗河山的旅行、一次火車團馳過中華大地的感受、一處歷史古跡的參訪、一處革命歷史遺跡的瞻仰、一段氣勢恢弘的長城攀援、一場有關國家的知識競賽、一座封閉貧窮村莊的實地感觸、一段艱辛的山村義工生活、一些與內地同齡人的交流和聯絡,乃至一個不太愉快的記憶片段等等,都讓香港青少年漸漸地對古老而嶄新的祖國有了形象而真切的認識。

國民教育關乎國民凝聚力和競爭力

 國民教育並非香港獨有。一份國外研究指出,從1870年到1970年的百年間,在憲法中明訂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從43個增到139個。遍觀當今世界,重視國民教育已成為國際慣例。世界各國各地的例子說明,國民教育並非僅是「意識形態」問題,而是關乎國民的凝聚力和國家競爭力。

 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與美國系統完善、注重效果、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國民教育密切相關;新加坡從一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政治動盪、經濟畸形、種族紛爭、滿目瘡痍的島國,迅速崛起於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現代化發達國家,新加坡國民教育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韓國國民教育注重培養國民對國家的熱愛和創新精神,促使韓國科技創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俄羅斯加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成為俄羅斯民族復興的巨大動力。很明顯,「反國教」的結果,不但帶來政治上的負面效應,而且對香港社會的凝聚力和經濟競爭力是嚴重的損害。

 中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陷經濟危機泥淖的西方慨歎:「幸好還有中國。」在世界的天平上,中國已是一個分量越來越重的砝碼。國家黃金十年也是香港成功的十年,在中央對港大政方針新思維和一系列挺港惠港政策措施下,香港屢渡難關,屢創奇跡,也更加證實了「國家好,香港好」的真理。

香港人心回歸融入民族復興洪流

 去年反對派掀起「反國教」、「去中國化」風潮,對國民教育和兩地青少年交流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誣指國家在香港推行「殖民管治」,其實這是反對派一貫煽動港人敵視香港回歸祖國的論調。但是,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

 香港回歸以來,經歷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情、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等衝擊後,港人從親身體驗中,進一步認識到祖國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在中央一系列挺港惠港政策措施下,香港不僅克服了一個又一個挑戰,化解了一個又一個危機,這實際上極大地增進了港人的國家民族認同。隨著中國的崛起,外國政治家普遍認為21世紀將成為中國的世紀。香港青少年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加深對國家民族的認識,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是香港人心回歸融入民族復興洪流的歷史必然。 

相關新聞
回歸16年 港人珍愛和維護自己的家園 (2013-06-28) (圖)
來論:梁振英新政成果90項 實實在在推經濟惠民生 (2013-06-28)
廿四味:演藝學院少數學生缺乏做人的起碼禮貌 (2013-06-28)
回歸16年 香港青少年加深認識國家民族 (2013-06-28)
膽敢打出「港獨」旗號必將自食惡果 (2013-06-28)
管見集:李柱銘為美國踐踏香港人權服務 (2013-06-28)
西座內望:三路激進勢力圖騎劫七一遊行 (2013-06-28)
來論:李柱銘竟要香港向美國交代?豈有此理! (2013-06-27)
廿四味:陳方安生又在挑撥離間 (2013-06-27)
志強時評:從反國教「文化港獨」到佔中「政治港獨」 (2013-06-27)
管見集:反對派充當「二五仔」 斯諾登不能不離港 (2013-06-27)
回應政府一周年施政匯報 (2013-06-27)
止戈為武:強軍惠民的應時之舉 (2013-06-27)
香港回歸後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2013-06-26)
來論:何俊仁為何公然撒謊? (2013-06-26)
廿四味:施永遠求官不遂竟要引用《特權法》調查? (2013-06-26)
善用「底線思維」處理中美關係 (2013-06-26)
《蘋果》勾結「高登廢青」煽動「仇內」歪風 (2013-06-26)
「佔中」破壞香港根基 (2013-06-26)
遊行越趨激進 警權更須維護 (2013-06-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