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演藝蝶影:再現史坦尼體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5]     我要評論

小蝶

 一名演員朋友最近到北京表演一個二人獨幕劇。回港後我問她演出成績,她說:「好得不得了。」根據她說,本來只有百五人座位的小劇院不單場場座無虛席,向隅的觀眾或站著座位後觀看,或索性席地而坐,連穿著裙子的女觀眾也顧不了儀態盤膝坐著。雖然他們以廣東話演出,北京觀眾只能靠閱讀字幕了解對白,但亦毫無困難地完全明白和懂得欣賞此劇,方言對此劇產生不了任何障礙。

 完場時,他們得到了如雷的掌聲,比他們在香港所得到的更甚。內地的戲劇前輩、專家、工作者都紛紛發表正面的言論,給予此劇高度的讚美。其中某劇院領導更直接指出此劇正是失傳已久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技體系的再現!

 這是何等足以令任何演員都感到飄飄然的讚美語!內地戲劇家給予香港演員如此讚美正反映著他們對當地的表演的不滿、失望和擔憂。雖然我對內地劇界的發展情況不算有深厚的認識,但亦不時聽到有些劇團為了吸引年輕觀眾或增加入座率,都會製作一些捨本逐末的演出,例如只注重創新的意念或噱頭、古靈精怪或故作高深的表演形式、只重即興演出而沒有基本的劇本等。這些製作可能偶然會為觀眾帶來新鮮感或為陳腔濫調的演出帶來衝擊,可是,說到底,演員固有的演技和經驗卻被輕視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憑著多年演員修為而建成的一套經典演技體系就是這樣被新一代的演員束之高閣了。當演員不再學習理論,不再鍛煉技巧,不再研究表演學問,而只因急於求勝求破格求突出而耍出花招,戲劇的發展前景自然令行內有心人擔憂。

 北京的戲劇家大抵以為他們視為圭皋的那套史坦尼演技體系早已在中國劇界內消失,沒料到令他們魂牽夢縈的演技系統竟然會從來自香港的兩位演員身上重現,怎不叫他們有狂喜之感?那份驚喜大概跟驀地見到以為早已香消玉殞的心上人站在眼前一樣激動了吧?

 我知道這次的再現並不只是一剎的感動,而是必會為北京劇壇帶來迴響,因為香港的演員令他們知道原來經典體系仍是那麼閃閃生光,那麼具有力量和那麼超越時空的。讓我們拭目以待內地的戲劇返璞歸真的一天。

相關新聞
「小」提琴家的音樂之旅 (2013-07-05) (圖)
敢觀舞台:唱遊大世界 (2013-07-05) (圖)
長情長程 舞蹈中見友情 (2013-07-05) (圖)
百家廊:霧與霾 (2013-07-05)
翠袖乾坤:泡茶的可人兒 (2013-07-05)
古今談:電腦辨識面容 (2013-07-05)
琴台客聚:奔向冒險新世界 (2013-07-05)
杜亦有道:三送三別逝者如斯 (2013-07-05)
演藝蝶影:再現史坦尼體系 (2013-07-05)
此山中:荷花再見? (2013-07-05)
畫家王煌湘:打破中西界限 追求與眾不同 (2013-07-02) (圖)
王煌湘作品《白鷺相約》 (2013-07-02) (圖)
王煌湘作品《相連樹》 (2013-07-02) (圖)
王煌湘作品《層林盡染》 (2013-07-02) (圖)
王煌湘作品《春塘立鷺閒》 (2013-07-02) (圖)
創作對談:一種視覺的空間感 一種內心的寧靜釋然 (2013-07-02) (圖)
當我們談論5000萬時 該談些甚麼? (2013-06-25)
5000萬撥款的來龍去脈 (2013-06-25) (圖)
藝術家們如是說: (2013-06-25)
收藏家們如是說: (2013-06-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