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鳳降村口垃圾堆積,又有積水,引來蒼蠅及蚊子。劉雅艷 攝
踏入夏季,本港正面臨蚊傳疾病「內外夾擊」。夏日炎熱多雨,容易滋生蚊蟲,增加本地傳播瘧疾、登革熱、日本腦炎等常見蚊傳疾病的風險,威脅港人健康。另一邊廂,香港受多個東南亞旅遊熱點爆發登革熱威脅,或會導致外地傳入登革熱個案增加。香港位於東南亞亞熱帶地區,多雨潮濕,蚊蟲容易滋生,存在「內憂」。據食環署資料,全球發現的3,000多個品種的蚊當中,本港錄得超過70種不同的蚊子。至於在本港發現帶有病毒的蚊(病媒蚊),則有白紋伊蚊、三帶喙庫蚊、東鄉伊蚊、致倦庫蚊、傑普爾按蚊及微小按蚊,以傳播本港常見的3種蚊傳疾病,包括登革熱、日本腦炎及瘧疾。
白紋伊蚊蚊杯指數趨升
傳播登革熱病媒是白紋伊蚊,病毒能通過帶白紋伊蚊吸吮人血而入侵人體。患病後會突發高燒、嚴重頭痛、眼窩後疼痛、肌肉及關節痛、食慾不振、嘔心及出疹;最嚴重可導致血液循環系統衰竭、休克及死亡。食環署昨日公布,6月監察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5月11.3%微升至14%,11個地區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還有上升趨勢。最高3個地區為將軍澳(30.5%)、觀塘中(28.6%)和筲箕灣及西灣河(25.4%)。
三帶喙庫蚊 傳日本腦炎
另外,日本腦炎病媒則是三帶喙庫蚊。庫蚊會先叮咬帶病毒豬隻或野生雀鳥後受感染,再於叮咬人類或動物時傳播病毒。患者或出現頭痛、發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癱瘓等症狀。瘧疾就是通過帶有瘧原蟲的微小按蚊和傑普爾按蚊按蚊吸吮人血而入侵人體。患者通常有間歇性發燒、發冷、冒汗、頭痛等症狀;又可能出現貧血、肝臟及腎臟衰竭、痙攣、昏迷等併發症。如未能及早醫治,可引致死亡。
除了「內憂」外,本港防蚊患工作亦面對「外患」威脅。今年亞洲多個港人旅遊熱點爆發登革熱,疫情較以往嚴峻數倍。泰國預料今年會破紀錄,高達10萬人受感染。截至6月28日,新加坡爆發8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錄得11,343宗登革熱個案,當中3宗為死亡個案。除了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倍外,更超過去年全年數字。截至6月28日,衛生防護中心今年共接獲39宗登革熱個案,全部由外地傳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雅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