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
和黃屬下的百佳超級市場放盤出售,估值高達320億港元,市盈率高達30倍,如果能夠賣得這麼好的價錢,哪一間上市公司不會心動而出售?對於股票市場和投資者來說,這純粹是一個商業決定。但《蘋果日報》和反對派卻將之政治化,捏造謠言說成為「李嘉誠不滿意梁振英」,還和當年怡和遷冊的事件相提並論。《蘋果日報》的文章說:「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本港商界領袖對本報說:『現在商界都議論紛紛,如果李撤資,可能會引起連串商界撤資潮,對(特首)梁振英是一個重創。』」文章還說:「『罪人』之名已經悄悄落在梁振英頭上:逼走首富、連累員工失業」云云。
《蘋果日報》無中生有
百佳超級市場宣布所有員工,不需要簽署新的僱傭合約,一切僱傭條件和福利不變。但是,職工盟的李卓人立即發表「殺到來,準備鬥爭」的激進言論,職工盟唯恐天下不亂,派人到百佳超級市場,向員工派發宣傳單張,煽動員工不要簽協議。這說明反對派企圖把水攪混,把鬥爭矛頭指向李嘉誠。
百佳超級市場的高級行政人員指出:內部架構調整,與香港的新法例持續增加,影響零售業日常營運有關;集團決定讓不同零售業務架構調整,包括將百佳員工的僱用單位,由屈臣氏集團轉移歸百佳超市,滿足新法例要求。「商品說明條例」實施,大集團與子公司權責分清,是要避免刑責上身。
百佳超級市場所提到的「商品說明條例」和「競爭法」,涉及一些主管人的責任問題,有一些細節可能有刑事責任。所以,任何公司都會盡量分清楚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法律責任作出應對的措施。這是任何上市公司都必須作出安排的必要步驟,不值得大驚小怪。李卓人之流,不應該推波助瀾,製造混亂。《蘋果日報》更加不應無中生有,說成是「李嘉誠不滿梁振英」。因為上述的法例,是曾蔭權擔任行政長官的時候展開立法工作的,與梁振英根本無關。
超級市場的業務特點
任何一個商人管理的上市公司,一定要解決業務的增長率和回報率的問題,如果解決得不好,就會影響上市公司股票的表現。超級市場的業務,能夠賺錢的秘密就在帳期和巨大的現金流動,百佳超級市場每年的營業額達到217億港元,不少的商品帳期為90天,有一些商品的賬期長達半年。在高通脹高利率的時代,未付貨款而先收取現金,是一定賺大錢的生意。上世紀八十年代,貸款利率接近20厘,利息收入極為可觀。如果這筆錢拿去買地皮,建築樓宇,結果是地皮的價格上升,樓宇的價格上升,超級市場的存貨價格上升,財源滾滾。但是到了零利率、香港人口增長非常低、租金和工資不斷上升的時期,勞力密集的超級市場業務,利潤率就不斷下跌。到了最近,回報率大約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另一方面,歐洲的第四代手機電訊市場利潤率很高,入場的資金比率卻大大降低,很值得投資。任何上市公司,都必然努力發掘資本的增值能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資本回報率,向廣大股東負責。
《蘋果日報》造謠惑眾挑撥離間
所以,出售百佳超級市場,完全符合股票市場的規律,也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資產管理規律。和黃作出出售超級市場業務的嘗試,是聰明的。但是,無論業務怎樣變化,香港仍然是長江實業與和黃的資產管理中心,不會撤出香港。該集團目前已經有百分之九十的資產在海外,但是所有賺得的利潤,都會匯款回到了香港,上市公司大多數股東都是香港人,每年分紅利,都增加了香港人的收入,說明了香港的營業網絡和賺錢的觸爪全球化了。香港特區政府也鼓勵香港人的企業到海外進行投資,擴闊香港的資本利潤來源和專業人士的就業機會。
《蘋果日報》和李卓人之流,對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給香港帶來的競爭,帶來的零利率衝擊,視而不見,卻推行愚民政策,無事生非,在香港人之間挑撥離間,造謠惑眾,製造對立,誣陷梁振英「趕走首富」,可說是心裡非常黑暗,手段非常卑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