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彭長緯率領工商專業界人士,與蘇志佳等會面。民建聯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粵港兩地經濟文化交流互動日趨密切,但兩地在CEPA、《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以至近期「廣東計劃」等政策的實際操作上尚有完善空間。民建聯副主席彭長緯於本月9日率領13名來自不同工商專業界別人士前往廣州,與廣州市政協主席蘇志佳、香港特區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朱經文主任會面,其間反映了民建聯在東莞成立的「香港專業服務中心」所收集到的意見,並期望協助香港工商專業在北上開拓業務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彭長緯:港商關注粵徵工會經費
民建聯於2010年在東莞成立了香港專業服務中心,目的是加強粵港兩地的交流合作,協助香港專業服務到廣東發展,加強粵港之間的合作交流。彭長緯表示,該中心收到消息指,廣東省政府將對企業徵收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工會經費,這將減低創業積極性,因此民建聯在此行已反映了不少港商的關注。民建聯亦重申,很多專業範疇講究的是人才,而非錢財,難以用盈利來衡量申請審批資格,會上雙方同意對CEPA就引進各類專業服務時降低門檻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葉傲冬:「廣東計劃」不便院舍長者
此外,民建聯關注現時「廣東計劃」各項申請不順的問題,包括不少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在填表時面對困難;申請程序宣傳不足,導致長者需多次返港處理;以及長者不知道親友代領手續等。
民建聯副秘書長葉傲冬認為,「廣東計劃」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期望政府未來研究放寬不同福利的可攜性,並透過本次計劃汲取對長駐內地港人宣傳特區政府政策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