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觀察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匯觀察:一條下水道的長度 還要走多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熊君慧

 「水已經到脖子了,救援人員還沒到!」這是31歲的童許仙給丈夫和9歲兒子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她沒有想到,本該是迎接丈夫、兒子回家的路,卻成為自己生命的末路。我們不忍想像她最後一刻的恐懼與絕望,卻不可遏制地想起去年北京「7.21」大雨以及在廣渠門下同樣絕望的丁志健。

 從北京到深圳,2300多公里,幾乎是巴黎全城下水道的長度——這是一座多雨的城市,也是一座下水道寬闊通暢甚至可以在裡面撐船的城市。反觀我們的城市,短短一陣暴雨,就能積水數米之深。這段距離,也是中國城市現代化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中國70%以上城市,只能抵擋「一年一遇」的小型內澇,逢雨必澇、逢澇必癱,幾乎成為通病。正當「壯年」的深圳,過去發生天災時大多推脫到「關外」(原二線關外),歸咎為「特區二元化」導致「關外」建設落後。但是,今次暴雨發生的水淹致命、塌方、地陷等重大事故均發生在福田、南山這兩個城市建設極為成熟的區域。

 從童許仙到丁志健,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刻何其相似——從打電話給親人、報警,到焦急等待、恐懼、絕望。兩條生命的消逝,不僅是兩個家庭的悲慟,也是中國城市的悲哀。童許仙丈夫對政府救援的質問,也道出了千萬深圳市民的疑慮:「如果我遇險,政府救援能及時趕到嗎?」

 深圳人不會忘記去年颱風「韋森特」吹襲深港的一幕。狂風過後,深圳11.5萬棵樹木折斷倒伏,香港倒樹僅千餘棵;深圳市民更是對香港警察和消防員在接警後行動之快印象深刻。難怪有深圳市民感慨:「深圳與香港的距離,不僅僅在一條深圳河。」我們期望,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不僅有光鮮的外表,也有健康的「內臟」,還有一個健全的救災應急體系。

 小童走好,天堂裡沒有暴雨傾盆。

相關新聞
文匯觀察:一條下水道的長度 還要走多久 (2013-08-31) (圖)
文匯觀察:日本勿做「站立外交夢」 (2013-08-28) (圖)
文匯觀察:庭審實錄公開 彰顯程序正義 (2013-08-23) (圖)
文匯觀察:審理透明 凸顯政治生態進步 (2013-08-22) (圖)
文匯觀察:「魯七條」圖塑網絡議事新規 (2013-08-19) (圖)
文匯觀察:羅昌平「打鐵」能否複製? (2013-07-30) (圖)
文匯觀察:習近平武漢行釋放三大信息 (2013-07-24) (圖)
文匯觀察:城管緣何總上浪尖? (2013-07-19) (圖)
文匯觀察:中朝關係駛入「國家軌道」 (2013-06-21) (圖)
文匯觀察:莫讓網絡笑話成現實 (2013-06-18) (圖)
文匯觀察:陳市長,這是你的廣州夢嗎? (2013-06-17) (圖)
文匯觀察:生命的價值高於財富 (2013-06-07) (圖)
文匯觀察:尊重生命 要從真相開始 (2013-06-05) (圖)
文匯觀察:「防狼手冊」防不了狼 (2013-05-31)
文匯觀察:誰不把「天大的事」當回事? (2013-05-28) (圖)
文匯觀察:拿什麼拯救國人「到此一遊」? (2013-05-27) (圖)
文匯觀察:經濟復甦乏力 保衛戰待發 (2013-05-15) (圖)
文匯觀察:美國對反恐不應持雙重標準 (2013-04-30) (圖)
文匯觀察:房峰輝對朝強硬表態的背後 (2013-04-24) (圖)
文匯觀察:舉國體制不等於人海戰術 (2013-04-2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觀察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