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三大堆填區將於2018年陸續飽和。圖為新界打鼓嶺堆填區。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全球化+現代中國
港人每日製造約9,100公噸廢物,足以填滿3個標準泳池,平均每人每日製造1.28公斤固體廢物,高過不少已發展國家或地區。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估計,僅在2011年,政府便花超過12億港元處理垃圾。香港目前主要以「堆填」方式處理垃圾,超過50%都市廢物會被運至堆填區,比率遠高過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和台灣。但按目前承載量估計,本港3個堆填區最快於2018年飽和,而政府目前正討論擴建堆填區的可能性,以應付未來需求。加上興建焚化爐方案最快於2020年才能建成,可見廢物處理正是目前香港既重要又嚴峻的議題。 ■黃德正 中學通識教育科教師
新聞背景:三大堆填區5年後爆棚
香港目前共有3個堆填區,分別位於屯門稔灣、將軍澳大赤沙及打鼓嶺,這些堆填區運作差不多廿年,按其承載量和廢物製造量計算,最遲2018年會飽和。因此,環境局早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88億元,以擴建3個堆填區,但因堆填區屬於厭惡性設施,遇上不少受影響居民的反對,導致撥款申請困難重重,其中將軍澳堆填區方案更因反對聲音過大而被擱置,反映堆填區擴建過程舉步維艱。(基礎級)
小知識:鄰避效應
上述受影響居民的反對態度,無疑是基於「鄰避效應」。鄰避效應(Not-in-My-Backyard Effect)意指「不要在我家後園」。社會需要建設一些必需但具厭惡性的設施,如墳場、堆填區、焚化爐及戒毒中心等。社會人士基本認同上述設施有其必要性,以解決某些特定需要,提升社會整體的生活素質;但另一方面,卻由部分人士承擔當中損失,令人避之則吉。大家都會抱著「興建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要在我家後園」的心態對待。
概念鏈接:可持續發展
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的報告,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而對香港而言,可持續發展的涵義概括如下:
. 在追求經濟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時,減少污染和浪費;
. 在滿足我們自己各種需要與期望的同時,不損害子孫後代的福祉;以及
. 減少對鄰近區域造成環保負擔,協力保護共同擁有的資源。(進階級)
正反對對碰:措施解燃眉急 VS 居民後患無窮
社會對擴建堆填區的爭議聲音極大,支持者和反對者各執一詞,令擴建過程增添許多未知變數。
支持:建焚化爐未成事 徵費效果需時
香港每日製造超過9,000公噸垃圾,比不少已發展國家和地區高;但三大堆填區將於2018年飽和,因此擴建堆填區是迫在眉睫的緩解辦法。另一方面,焚化爐興建方案仍未成事,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早前雖然提出源頭減廢措施,即垃圾徵費方案,惟方案仍在諮詢階段,加上源頭減廢屬於長遠措施,旨在透過經濟誘因來改善市民處理廢物的習慣,未必能針對日常處理廢物的工作。以台灣為例,當地實施垃圾徵費後3年至5年,才能減少30%廢物,反映措施的成效需時。中文大學地理系教授林健枝曾明言,廢物管理根本沒有單一方法,「百分百回收是神話,無可能做到,焚化都有灰燼要處理」。因此,政府不能單靠其中一兩種措施,而要多管齊下。
支持:原址「加碼」影響小 覓地阻力更大
政府採取原址擴建方案,避免另覓新地方興建堆填區,能盡量縮窄對社會的影響。無論政府選擇哪個地方興建或擴建堆填區,基於「鄰避效應」,必會惹來當區人士的反對。政府假設市民選擇居於該處時,已將堆填區納入考慮之列,故原址擴建只是擴大已有堆填區的範圍和規模,當地居民對此的反對情緒或較輕。至於另覓選址亦無助解決問題。城市大學副校長、生物及化學系講座教授林群聲指出,堆填區選址必須經過詳細研究及前期工程,如環境影響評估、地盤平整及建路工程等,屆時所花時間巨大,加上政府需面對當區居民的反彈,預料較原址擴建所遇到的阻力更大。
支持:垃圾圍城恐指日 連串措施彌補
堆填區降低附近居民的生活素質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些設施有其必要性。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強調,若未能趕及在堆填區飽和前完成擴建工程,香港可能遭「垃圾圍城」,廢物處理無所適從。事實上,堆填區附近居民的權益不可忽視,但亦不等同政府讓廢物處理問題空轉、議而不決。政府已推出一連串彌補措施,如將出入堆填區的車次,由每日約1,000架次減少至500架次,並計劃立法規定垃圾車必須採取密封設計,減少臭味。
反對:臭味頻闖民居 吸毒物易致癌
擴建堆填區會令所在區份的環境問題惡化,加劇垃圾臭味,影響空氣素質。有居民說,夏天是臭氣瀰漫的季節,每逢太陽猛烈及雨後太陽的時候,臭味便會隨之「闖入」民居,令其苦不堪言。西貢區議員簡兆祺指出,去年區內的臭味投訴勁升近50%,反映空氣污染問題惡化。而垃圾車這類重型車輛經常出入當區,不僅造成噪音問題,亦會增加路面負荷,嚴重造成破損,影響駕駛人士的生命安全。工人在運送及傾倒建築廢物的過程中,亦會產生大量重金屬物質及有毒懸浮粒子,若居民經常吸入,容易增加致癌風險。
反對:犧牲少數利益 社會公義何存
擴建堆填區無疑能紓緩全港700萬人的廢物處理問題,但這個責任卻要由三區居民獨力承擔,對其極不公平。成熟的公民社會講求公民權利與責任,同時應照顧和保障少數人士的利益。是次擴建方案,明顯是犧牲、剝削三區居民的利益、健康、生活素質,以換取全港市民的需要。社會衡量一項措施、政策的可行性時,不能單純比較受影響和受惠人數而定,否則只會令措施成為「多數人的暴力」,導致社會公義缺席;而政府所提出的彌補方案,亦只能減輕而非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反對:拉低樓價升幅 買家望而卻步
市民置業除為安居,亦希望透過物業買賣作長遠投資,期望將來享受更舒適生活。但擴建堆填區會影響該區物業樓價,以將軍澳為例,該區樓價升幅在過去5年比鄰近地區少一成。一般而言,市民買樓除考慮樓價、單位面積、區內套配外,亦會考慮該區的空氣素質。當然,將軍澳、屯門、打鼓嶺的居民置業前,應已將堆填區帶來的空氣影響一併考慮在內,但政府推出擴建堆填區方案勢必令區內空氣問題惡化,影響居民健康。這些因素都是令潛在買家望而卻步的原因,長遠影響樓價升幅,落後大市。(摘星級)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香港需要擴建堆填區的原因。
2. 試歸納政府、環保團體及居民對擴建堆填區的立場和看法。
3.擴建堆填區在何等程度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解釋你的答案。
4.除擴建堆填區外,你認為還有哪些可行措施,可有效解決本地廢物處理問題?試舉例加以分析。
5.假設你是環境局局長,你會如何游說將軍澳區居民支持擴建堆填區?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堆填區撥款料明年首季交立會》,香港《文匯報》,2013-08-08,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admin/html/2013/08/20130808_142313.shtml
2. 《總結經驗教訓 擴堆填區迎難再上》,香港《文匯報》,2013-07-15,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7/15/WW1307150001.htm
3. 《香港廢物處理問題》,通識教育網,2012-03-24,http://www.hkls.org.hk/site/program_details.php?ID=2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