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秋專題:隔半世紀尋親 月圓盼人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從出世紙上得知親生父母或隔離不遠時,黃丁蘭含淚靜止。 劉雅艷 攝

——前半生只報養母恩 52歲丁蘭:惟想知生父母安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平日在街上巧遇友人,或許你會笑言「世界真細小」;惟當尋人尋根時,你卻會嗟嘆「大海撈針」。在1950年代至60年代後的戰後嬰兒潮時期,有不少父母受窮困所迫而將親生子女送給別人撫養。當年被棄的孤雛,現今已年屆半百或花甲之齡,歲月如梭,有些人決定把握光陰尋找自己的根。52歲的黃丁蘭早於11歲時意外知悉自己是養女,但想到養母對自己視如己出,悉心照顧,不忍令養母傷心,故一直沒有查明自己的身世。直至養母逝世,丁蘭重燃尋回親生父母團聚的念頭,今年中秋她期盼知悉兩老安好,一家共享團圓天倫樂。

抽屜見出世紙 揭收養秘密

 1960年代的香港,不少港人咬緊牙關度艱苦,自食其力,養妻活兒。生於1961年的黃丁蘭出世後不久,其親生父母黃培(別名: 黃培廣)及吳意因生活困難,無奈把她送予陸氏婦人收養,改姓陸,一別至今逾五十載。養母一直沒有透露收養之事,故丁蘭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至丁蘭11歲時,她被收養的秘密偶爾間被揭開,「養母向來會把那抽屜鎖上,在好奇心驅使下翻翻看,豈料發現一張出世紙。那是我的出生日期,但上面的名字是『黃丁蘭』,父母一欄寫著『黃培廣』、『吳意』」。

壓下尋根念 先報養育恩

 「這三個名字在往後的幾十年一直在我腦海中縈迴,加上素來自己是以宣誓紙報讀學校之類,我就知道自己是養女」。丁蘭坦言,心裡鬱鬱寡歡,卻只能強行壓抑這秘密,「我想秘密尋親,但是一想到養母與外祖母視我如己出,一家三口子雖不富裕,但她們總是不求回報、悉心照顧,把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日常所需留給我。14歲那年,養母患上大病,我承諾會照顧她、愛她一輩子,故卸下了追尋自己身世的意慾」。

 養母為人堅強、忠厚踏實,收養丁蘭前,她還收養了一位男孩。男孩長大後到海外餬口,回港後送她一套房子報恩,讓她收租過活,「當我投身社會後,養母把房子套現全數歸還養子。她說,養子報的恩已足夠了」。

新線索揭生父母或住在附近

 2005年養母逝世,事過境遷,丁蘭理解當年親生父母放棄撫養自己,可能有難以言喻的原因,在其丈夫的鼓勵下,如今託付香港紅十字會找尋那日思夜想的親生父母,挽回逝去的感情。「人生在世幾十年,若未能完成這40多年的盼望,是遺憾」,憑著出世紙上那刻骨銘心的3個名字,丁蘭向入境處補領出生證明,豈料竟發現多一個線索——「旺角上海街716號」,相信這是丁蘭出生的留產所。「養母與我居於油麻地,估計親生父母也是居於油麻地、旺角。原來我們一直就是這麼近,那麼遠」,說罷她含淚靜止了。

 明知愈遲尋人,重聚機便愈渺茫,但丁蘭問心無愧,並無「相見恨晚」之感,「我知道這是對養母最好的報恩。現今,若有幸與親生父母重逢,可能還有大哥、大姐,我不會追問放棄我的因由,我只想知道他們安好,希望中秋可圓願」。

相關新聞
特首:港政改不要英「支持」 (圖)
外交部駐港公署:外國勿干預港政改
各界批英國干涉港事 (圖)
話你知:基本法定普選特首 中英聯合聲明未提
特首:房屋解困關鍵在搵地 (圖)
3論壇廣聽不同意見 (圖)
解廚餘別靠豬 「將希望放在人身上」
「破天荒」定窮線 顯決心勇氣承擔
搞事者減 秩序趨佳 盼諮詢常態化
為在場人士安全 警安排座駕逆線離開 (圖)
示威者扯鐵馬粗言辱警 (圖)
鄭耀棠:妄圖凌駕提委會 「公提」違普選法框 (圖)
「有我」先算真普選? 批反對派「搬龍門」 (圖)
政改諮詢宜明年中展開
「無可能一步到位」 籲勿「叫價太高」
「公提」三不像 圖架空提委會 (圖)
批「佔中」毀法治 葬送青年前途
擬晤喬曉陽 冀釐清特首候選人數 (圖)
中秋專題:隔半世紀尋親 月圓盼人圓 (圖)
紅會尋人4準則 助離散家團聚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