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各類建築垃圾隨處可見。 李薇 攝
家居裝修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因為牽涉到的東西實在太多太雜。在內地各大門戶網站上,不時有網友抱怨自己在裝修上吃盡苦頭。記者向深圳消委會查詢,根據其提供的一些個案,發現內地裝修過程中常見陷阱主要有3種,港人需在選公司、簽合同、施工、驗收等一系列環節上睜大眼睛,方可避免被裝修公司牽著鼻子走。
「免費」設計 加料另計
第一:免費設計圈套。不少裝修公司打出了「免費設計」的招牌吸引顧客,但其實「免費」只是一個幌子,公司提供給消費者的只是一個示意圖,當消費者需要更詳細的設計方案,就要繳納諸如量房費之類的定金。同時在後期施工中,公司一定會採取加項目加買材料的模式將前期的差價補回來,屆時主動權就不在消費者手中了。
消委會提醒:設計圖一定要和自己丈量的房屋尺寸一樣,一定要裝修公司將每一筆費用、每一項工程都和自己交代清楚,避免秋後算賬。
陪買材料 狂「打斧頭」
第二:包工頭陪購陷阱。有不少裝修公司在合同中號稱「清包工」,意思是公司只負責出師傅陪你買材料,但在合同後面又標明「材料必須在公司指定地方購買」。其實這就是「包工包料」,但又迴避了「包工包料」的法律責任。當包工頭在陪伴買材料時,他們往往會介紹一些所謂「實惠質好」的供應商,而這些商家會給你看好貨,送次品,換取差價。同時包工頭會告訴你「高檔材料」效果好,要知道,價格越高,包工頭拿到的回扣也就越高。
消委會提醒:在合同上一定要闡述清楚每一項目,例如材料、品牌、數量、規格等等,細小物品也是如此;工程項目要仔細核對,看寫的是否和先前談好的一樣;價格要計算清楚,不要模稜兩可。買材料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等材料進場,要帶上合同和報價單仔細驗收。
全權委託 偷工減料
第三:全權委託避監管。一些品牌較大的裝修公司,往往會打出「給你溫馨服務,讓你省心省力」的招牌,告訴一些平時忙於工作,無力兼顧裝修的消費者,只要把錢一次付清,包工頭會幫你全程監管裝修,消費者只需要等著驗收房子就行。殊不知,當簽下授權書的那一刻,煩惱就接踵而來。首先,如果沒有監工,包工頭可以用次料換走你已驗收的材料,並且大肆偷工減料,然後把剩餘的轉移變賣。這樣的工程,表面部分出了問題以後還好補救,但如果水電這些隱蔽部位被「精簡」了,日後一旦出現問題,將很難解決。其次,施工方經常讓你買一些輔料,而這些小錢日積月累也會為他們省下一筆不小的數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期款一定不要輕易付,拿錢走人的案例比比皆是。
消委會提醒:材料進場驗收後,應做好標識工作。業主需經常去工地,加強材料監管,以防材料偷換,水電工程要格外上心。另外自掏腰包買輔料時要留下發票或收據,並讓施工方簽字,最後從工程款裡扣除,而工程款的付款比例最好按照3:3:3:1來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