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錢煦。 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一顆碳原子,放大後發現與太陽系的景象相似;耳朵內影響聽覺的毛細胞(Hair cell),其編排原來與樂器的構造一致。科學研究在很多人眼中都是象牙塔裡的事,但對於致力科研逾60年的學者錢煦來說,科學在不同的角度都反映了萬事萬物的共性,更令他體會到《中庸》裡所言︰「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四大院士集一身 兄弟一門三傑
錢煦致力於研究生物力學,集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文理科學院四大院士於一身,在2006年時,僅有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他更是當中唯一一個華人科學家。
其兄長錢純曾任「台灣財政部」部長,胞弟錢復則曾任「台灣外交部」部長,很多人看來,他們兄弟一門三傑,錢煦也是令人感覺他一直都踏着青雲路,由小時候已聰明得可以跳班,到後來成為科學界的頂尖人物,人人稱羡。
錢煦則表示,自己也遇過困難,只是沒有遇到大困難,「有時候也會面對科研的瓶頸,也有時候向NIH(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申請經費,如果5個項目有2個沒通過,整個研究中心就會變得很困難」。面對這些情況,他指解決之道還是大家努力,以團隊形式去克服問題,並拋出更好的概念,「就是要學習怎麼面對失敗,但人的一生,從長遠來講還是會成功的」。
已年逾80的他,切實地見證着科學影響生活,「像你看的電視、穿的衣服、提升生活享受,都是科研,科研和國強有很大關係」,而科研和人文社會原本就分不開,「研究本來就是為了要讓人類幸福,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社會的幫助,也不會有研究」。
經濟供需如血 細胞看出社會
除了在科研中解決切實的「生活問題」,錢煦亦在科研中領悟出人生的奧秘。他表示,科學中有很多現象和生活所見的相似,「像經濟方面的供需情況,其實就像血液流動,一樣有着『自由市場』去調控」。而人體的細胞互相配合、分工,所以身體能正常的運作,在錢煦看來,就像是社會裡有着不同的人和群體在一起合作,「從細胞裡也能看到人生和社會的關係」。此外,碳原子放大、太陽系縮小時的雷同,讓他更深地體會,萬事萬物當中都有其規律,不論研究甚麼,都能理解天地間的奧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