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匯觀察:莫讓城建怪獸吞噬名人故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1-04]     我要評論

林舒婕

 宋家老宅淪為會所,宋家後人欲探訪卻不得而入,這則消息一時間成為上海「宋氏家族與中國近代史的變遷」研討會中的焦點,使內地文化名人老宅的窘狀再次浮上檯面。

 在內地「大拆大建」的城鄉發展中,地處都市黃金地段的名人故居往往被當成阻礙開發的絆腳石。在搜索引擎中鍵入「名人故居」四個字,滿屏皆是唏噓、遺憾和憤怒的文字。今年端午,已拿到官方「保護令」的兩棟廣州民國建築金陵台和妙高台,被開發商漏液拆除;2012年正月,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總布胡同24號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維修性拆除」的幌子下消失殆盡;同年3月,本就缺乏保護破敗不堪的康有為故居也險遭拆除。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30年來全國消失了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一半以上毀於各類建設活動。

 文化具有長久積澱的特徵和穩定的生命力,不論社會如何變遷,歷史文化都具有普世價值。名人故居往往能起到托物寄情,托物寄人,托物寄史的積極作用,是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但在政績考核體系下,新建「仿古」建築和保留老宅於其政績價值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新建還能成為拉動GDP等更為顯而易見的政績。儘管主事者們在輿論上是處於絕對的弱勢,但在權力交易的天平上卻處在絕對的強勢。

老舍短住處 英倫專人護

放眼世界,文化名人故居均被視為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像眼珠一樣倍受愛護。俄羅斯人對大文豪托爾斯泰莊園的保護範圍,覆蓋了方圓1,000英畝的範圍,包括莊園、公園、草地、果園在內的一切周邊建築都在保護範圍內。筆者在報章上閱讀過一則報道,作家老舍曾在倫敦住過5年,其租住時間最久的是荷蘭公園聖詹姆斯花園31號,這個地點2003年被英國遺產委員會正式鑲上「名人故居」保護標誌,法定不得拆除。英國的文物遺產委員會還設有專人,負責每年核定批准文物遺產點。

連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名人遺存如此敬重,我們有甚麼理由對其棄如敝屣?我們總是喜歡對外講,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悠久燦爛,倘我們自己都不尊重和愛護先賢遺跡,憑甚麼去要求別人尊重它呢?

相關新聞
中國高鐵出國提速 (圖)
中國高鐵國際合作項目(部分)
中日德高鐵數據比併 (圖)
里程冠全球 「四縱四橫」兩年通 (圖)
專家解讀:配合外交 拓國際市場 (圖)
滬蓉高鐵年底貫通 標誌「一橫」告成 (圖)
官媒:經歷事故 堅強邁進
李克強:中國發展要找到黃金平衡點 (圖)
習近平講扶貧 要因地制宜 (圖)
郭金龍:反恐納入北京維穩體系
現場特寫:周日的天安門廣場 (圖)
烏市加強人口密集區安保
宋耀如老宅 今慘不忍睹 (圖)
孫中山居宋家 謀劃廣州起義 (圖)
文匯觀察:莫讓城建怪獸吞噬名人故居
小資料:宋氏家族
2013盧浮宮中國書畫藝術邀請展圓滿結束 (圖)
哈爾濱長春再遭毒霾襲擊 (圖)
記者查詢污染 專家休息無人答
內地新增癌患佔全球兩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