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讓更多的非政府組織(NGO)作為緩衝地帶,參與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是未來重要改革方向。而針對中國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嚴重問題,是次會議再度提出進一步落實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政策,「讓人民看到希望。」
夏學鑾指出,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個板塊中,前兩者均較為強勢,社會板塊相對弱勢。加強社會事業的改革,讓更多的非政府組織(NGO)作為緩衝地帶,在政府和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參與解決所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這應是次社會事業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合理有序分配收入
公報提出,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夏學鑾表示,在社會轉型期,中國收入分配制度存在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嚴重問題。公報提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民心所向。民生問題最關情,是次會議再度提出,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讓人民看到希望。」他建議,關於收入分配,應堅定不移地執行「提低、擴中、限高」的政策。
公報中提及的每一層改革佈局都有其強烈的導向性,比如在教育方面,用了「綜合改革」一詞。對此,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表示,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提出「綜合改革」就是要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這可能是一個能讓民眾更好地參與其中的改革。
關於教育的「綜合改革」問題,夏學鑾表示,教育問題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綜合」可以理解為全面改革,說明未來的改革不僅將包括高考改革這一熱點,還會包括教育投入、招生制度、大學「去行政化」等一系列問題。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在生態改革方面,全會還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此外,公報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