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好淡因素交織,A股今日表現惹關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卓建安)中國證監會於上周六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意見,預計暫停逾1年的IPO(首次公開發行)有望在明年1月重啟,對股市會造成一定壓力。不過,國務院於同日亦公布有關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對股市則是利好。內地券商研究部分析師多數認為,兩個消息具有對沖作用。
據中證監公布,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推出老股轉讓措施,允許首發時公司股東向公眾公開發售存量股份;對網上配售方式也作了相應修訂,提出「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網上配售應綜合考慮投資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購資金量,進行配號、抽籤。」
開展優先股可抵銷利淡
中證監表示,新股改革意見發布後,需要1個月左右時間進行相關準備工作,才會有公司完成相關程序。預計到明年1月,約有50家企業能完成程序並陸續上市。這意味着暫停逾1年的IPO最快有望屆時重啟。中證監續稱,目前排隊申請IPO的企業累計已達到760多家,意見發布後,證監會將按申請企業的排隊順序依次安排審核工作。預計完成760多家企業的審核工作,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
國務院亦公布有關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有關意見要求公司已發行的優先股不得超過其普通股總數的50%,且籌資金額不得超過發行前淨資產的50%,並指出企業投資優先股所獲股息、紅利等若符合稅法條件,可作為免稅收入。
發行溢價降 向價值回歸
據路透社報道,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表示,證監會放鬆審批,加強發行人的自我監管,通過機制設計降低溢價發行。短期來看,前50家擬上市公司經過證監會多次財務核查,質地優良,存量資金將從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流入,加劇市場恐慌情緒,偽成長、偽主題、偽創新將遭拋棄。長期來看,向註冊制的過渡明確。若經濟增長穩定,流動性配合,則優先股(帶入長期資金)市值配售(穩定公募機構)有利於穩步提高股指中樞。發行人發行溢價空間降低,股票一級市場價格向價值逐步回歸。
打擊炒作 有利健康發展
銀河證券資深分析師任承德表示,新版IPO制度與優先股試點的同時出台,具有對沖作用。總體而言,這些政策對大盤股是個利好,對小盤股是重大利空。因此短期內對指數的影響可能只是結構性的,部分股票下跌較為明顯,而指數可能會因大盤股的上漲而穩住。新版IPO制度對於打擊炒作新股,限制高價發行有了一些原則性規定,相信後續還會有配套措施出來,這有利於打擊市場炒作氣氛,維護市場健康發展。
不過,浙商證券分析師王偉俊表示,IPO即將重啟以及優先股試點,一個是利空,一個是利好,只不過優先股的利好影響更為長期,短期影響力沒有IPO重啟那麼大。可以說這次IPO的消息是第四季度股市最大的利空,未來新股發行的速度超出市場預期,一個月就有50家,而此前一年也就300家左右,一個月僅20、30家。除非今後新股市盈率降到合理水平,否則股市的壓力會相當大。該公司對短期股市走勢比較擔心,年底前流動性本就偏緊,市場最近表現也較弱,這個消息出來後,滬綜指至少有下跌100點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