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蔡明曄
隨着越來越多地區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離岸人債的外號越來越多,在香港叫「點心債」,在台灣叫「寶島債」,在新加坡叫「獅城債」,在倫敦......銀行家在倫敦還未有為它準備新名字,據指是擔心引起混亂。 一些銀行家認為,當單筆人民幣債券的發行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它最流行的名字「點心債」也將變得不再恰如其分,最終所有外號將會慢慢消失。
人幣吸引力增 市場規模急擴
業界都喜歡為這一類的債券起一個親切又有當地特色的外號。好似以往在日本債券市場上發行的外國債券,被稱作「武士債券」,而中國的外國債券就是「熊貓債券」等等。本港離岸人民幣債券,於2007年開始發行,被稱作「點心債券」,之所以被起名「點心債券」,除了因為點心在香港非常流行,是粵式酒樓的特色食品之外,亦因當時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在國際債券市場中的份額微不足道,一口就可吃掉的意思。
的確,2010年之前,點心債券的發行人大都具有投資級的信用評級,收益率較低,對一般投資人吸引力較低。然而自2010年開始,市場規模就快速成長,流通性明顯改善。漢堡巨頭麥當勞更成為第一家發行點心債券的非中資企業。
不過,隨着中國經濟日益壯大,至今已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在國際的地位也日漸變得舉足輕重,往日的聊作點綴的「小點心」,已變成人人搶嚐的「九大簋」,全球金融中心都爭相在離岸人民幣交易中佔有一席之地。
全球金融中心爭搶佔市場
據中國央行數據,2012年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94萬億元,同比增長41%。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司長郭建偉上周二在北京出席活動時預計,今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能達到去年的兩倍。中國銀行巴黎分行行長潘諾上周二表示,今年1至9月全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是3.6萬億元。
全球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系統(SWIFT)的數據亦顯示出人民幣的重要性,數據指人民幣今年8月在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貨幣中排名第8,相比去年1月份排名升了2位。
本港目前在離岸人民幣交易和債券發行中佔有主導地位,但在中國努力增加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程度後,新加坡、台灣和倫敦的市場份額也慢慢增長。截至今年10月,中國已經與221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其中香港結算量佔57.1%,新加坡為9.6%,前五名還包括台灣、德國和日本。
|